《中國歷史新世界》是根據課程發展議會在2019年頒布的《中國歷史科課程指引(中一至中
三)》(下稱《指引》)而編寫的。全套書分為六冊,每學年兩冊,適合中一至中三級學生使
用。
本書按《指引》「古今並重」的原則設計,以時間為經、歷史發展特點為緯來編寫,內容涵蓋
政治演變、文化特色和香港發展三個層面,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中國歷史。此外,本書在編寫
課文、設計活動時,旨在幫助培養學生優良的品德、正面價值觀,以及對社會、國家以至民族
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編寫特色
章節為綱
本書根據《指引》劃分的九個歷史時期,編定為九章,各章按學習重點分為
數節。各章的選修主題和延伸部分均作特別設計,以資識別,方便教師編排
教學流程和學生學習。
活動多元
本書設有不同類型的探究活動,配合多元化的材料和題目類型,引導學生掌
握課文重點。各章的延伸部分均設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如專題研習、話劇、
辯論、戶外考察等,藉此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
行文簡潔 本書課文內容務求簡潔,部分課文配以圖表、流程圖、漫畫闡述,讓學生更
容易掌握重點內容,並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承上啟下
本書在課文編寫和活動設計上參考了《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在學生已有
的基礎上加深他們對中國歷史整體發展的認識,同時為他們將來修讀高中中
國歷史科奠下基礎。
元素總覽
各章起首
簡介全章內容,讓學生在正式學習前對該章先有一個初步概念。
分為「知識層面」、「技能層面」和「品德層面」三方面,扼要列出該
章的學習目標。
以有趣的記事本形式,順序列出該章的重要史事,讓學生初步掌握歷史
發展的脈絡。
課文部分
每課開首以圖片、漫畫、地圖或文字資料,配合較輕鬆、淺易的問
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提問形式引入課文,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重點。
就圖片、文獻資料、統計圖、漫畫等不同類型的資料,設計不同程度和
形式的探究問題,作為引入、補充或總結活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
識,同時訓練學生理解、分析、比較、評論等技能。
簡介歷史人物有關品德修養的故事,透過探究問題,培養學生正面的價
值觀和道德觀。
通過古今人物或事件的比較,讓學生了解以古鑑今的意義,同時藉學生
熟悉的事物來提升他們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
就課文內容提供「人物補充」、「史事補充」、「概念補充」、「地理
補充」四類相關的補充資料,以擴闊學生的歷史知識層面。
簡介跟該時代或歷史事件有關的文學著作、藝術、建築和社會風俗等,
將中國歷史與文化扣連一起,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介紹跟課題有關的重要考古發現,包括遺址發掘和出土文物,為學生提
供豐富的歷史知識。
配合課文內容,補充歷朝有趣或具爭議的歷史事件或懸案,並就傳統的歷
史觀點提出新論據或考古發現,糾正過往有誤的觀點,培養正確史觀。
以漫畫形式概述歷史事件的背景、經過、結果,增加學習趣味之餘,有
助全面認識有關史事。
介紹各種研究歷史的方法,以及分析不同類型資料的竅門,以助學生掌
握答題技巧,加強學生自學中國歷史科和應試的能力。
就課文內容援引不同歷史學家或史籍的相關評論,讓學生能從多角度認
識史事。
就歷史事件提供相關的文學作品,擴闊學生視野之餘,同時提高他們的
文學素養。
指出歷史人物或事件中具爭議的地方,提供相關思考題,訓練學生的思
辨能力。
根據地圖重點設計問題和提示,讓學生逐步學會閱讀地圖的技巧。
就課文內容提供延伸或反思問題,刺激學生思考,加深對該段歷史時期
的認知。
就課文內容設計討論問題,訓練學生的分析和溝通能力。
清晰標示課文中有關香港歷史的部分,讓學生了解香港在中國不同時期
的發展概況和擔當的角色。
以流程關係圖簡明列出課節重點,讓學生清晰掌握課節脈絡和重點。
以選擇、填充、配對和短答等不同類型的題目,幫助學生複習課節內
容,並評估個人學習情況。
各章總結
以流程圖顯示全章各節的學習重點,讓學生快速複習課文內容。
參考高中中國歷史科中學文憑試試題設計題目,附設答題指引,幫助學
生掌握回答中國歷史科試題的技巧,以及鞏固所學。
簡介該章具重要影響力的歷史人物,讓學生從人物的生平事跡,以不同
角度、層面認識該段時期的歷史。
介紹中國歷代在不同範疇取得的卓越成就,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豪
感。
簡述歷朝趣聞、祕辛、懸案等,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興趣,並認識更
多與該朝代有關的事件。
針對該章歷史時期,設計多元活動,如專題研習、戶外考察、辯論等,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並豐富中國歷史科的課外知識。
二維碼分為「人物補充」和「參考資料」兩類。前者提供不同歷史時期
的重要人物資料,後者則提供課文以外的歷史事件或資料,讓學生對中
國歷史有更全面的認知。
書末設有附錄,提供「朝代詩」、「歷朝簡表」、「歷朝帝系表」、「歷朝大事年表」、「古
今地名對照表」、「參考書目」、「參考網站」、「編寫參考書目」和「現代中國地圖」,方
便老師和學生翻查歷朝資料。
本書編寫已力臻完善,若發現內容有遺漏疏失之處,歡迎指正賜教,編者謹此致謝。
第三章長期的分裂與南北方的發展 2
1 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與政權的更替 6
延伸部分 武備的演進(南方水軍與北方騎兵) 20
2 北方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25
3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文化發展 40
一 士族的生活面貌 40
二 石窟藝術與中外文化交流 46
總結部分
全章總結 54
細數風流人物 60
你知道嗎? 64
歷史習題 57
璀璨中華 62
延伸活動 65
第四章隋唐的統一、發展與開放的社會 68
1 隋朝的統一與開皇之治 72
2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與作用 81
3 唐的建國與盛世 90
延伸部分 武后當政與開元之治 103
4 安史之亂與唐的衰亡 108
5 開放的唐朝社會 127
一 唐朝婦女的生活面貌與地位 127
玄奘西行與中印文化交流 137
唐朝海上貿易發展與中外關係 145
總結部分
全章總結 158
細數風流人物 164
你知道嗎? 168
歷史習題 161
璀璨中華 166
延伸活動 169
附錄  171
歷朝簡表 172
歷朝帝系表(三國至唐朝) 173
歷朝大事年表(三國至唐朝) 174
古今地名對照表(三國至唐朝) 175
參考書目 176
參考網站 177
編寫參考書目 178
現代中國地圖 179
本書得以順利完成,承蒙以下機構及政府部門提供有關圖片或資料,謹此致謝:
人民美術出版社
大冶市博物館
中國文物信息網
中國考古
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物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波士頓美術館
故宮博物院
香港敦煌之友
陝西歷史博物館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朝華出版社
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
絲綢之路宗教歷史文化數據庫
維基百科
臺大視覺藝術學習網
臺北益教網
漢榮書局有限公司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學林出版社
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本書部分內容及圖片因難以追溯來源,故如有觸犯他人版權之處,謹此致歉!本社
歡迎持有合法版權人士聯絡我們,以便作出適當的安排。
2
長期的分裂與南北方的發展
南北分裂,漢胡並立
胡人漢化,民族融和
人口南遷,江南開發
社會文化發展
南北分裂,漢胡並立
胡人漢化,民族融和
人口南遷,江南開發
社會文化發展
概 言
第三章
3
技能層面
透過探究練習掌握分析、解釋、理解的技能
掌握閱讀地圖、圖片和統計圖的技巧
培養自學能力,訓練資料搜集和篩選資料的技能
延伸
知識層面
認識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認識兩晉南北朝政權的更替概況
探討胡人內徙對北方政局的影響
探討北魏孝文帝遷都、推行的漢化措施與影響
探討人口南遷對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
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武備的演進 延伸
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士族的階級特色與生活面貌
認識北方石窟藝術的發展與相關的中外文化交流
選修選修
選修選修
品德層面
從祖逖北伐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
從兩晉時期胡人內徙和漢、胡衝突學習平等對待不
同種族
從北魏孝文帝學習孝道和虛心學習的美德
4
公元
190
公元
265
公元
316
公元
420
公元
589
南北朝東晉西晉三國
東晉
公元317-420
公元317
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建立東晉
公元383
東晉軍隊在淝水之戰擊敗前秦軍
西晉
公元265-316
公元265
司馬炎篡魏,改國號晉,定都洛陽
公元280
吳國滅亡,西晉統一全國
公元316
漢趙大將劉曜率軍圍攻長安,晉愍帝
投降,西晉滅亡
三國時期
公元190-265
公元200
曹操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軍
公元208
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之戰打敗曹
操軍
公元220
曹丕篡漢,改國號魏,定都洛陽
公元263
蜀國滅亡
5
公元
190
公元
265
公元
316
公元
420
公元
589
南北朝東晉西晉三國
南北朝
公元420-589
公元420
劉裕篡東晉,改國號宋,定都建
康,南北對峙時期開始
公元493
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推行漢
化措施
公元534
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
公元548
梁將侯景起兵作亂,攻陷建康,史稱侯景之亂
公元550
東魏滅亡,由北齊取代
公元557
西魏滅亡,由北周取代
公元577
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
公元581
楊堅篡北周,改國號隋,定都大興
公元589
南陳滅亡,隋統一全國
6
1
東漢滅亡後,曹丕、劉備、孫權三人
先後自稱皇帝,反映這段時期的政局
與東漢有甚麼不同?
北魏和南齊分別管治中
國北方和南方,呈現南
北對峙的局面。你認為
這種局面對社會民生有
甚麼影響?
   
吳大帝孫權畫像
(意想圖)
   
漢昭烈帝劉備畫像
(意想圖)
   
魏文帝曹丕畫像
(意想圖)
 
南齊武帝景安陵石麒麟
   
北魏「傳祚無窮」瓦當
北魏宮廷建築裝飾,表
達了皇帝希望王朝承傳
下去的願望
7
1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短暫統一
東漢末年,全國四分五裂,最終被
三國取代,
史稱三國時期。三國衰亡後,西晉曾統一全國,卻因人入侵
而速亡。
I 三國鼎立的形成
1. 曹操統一北方
東漢末年,丞相曹操
天子以令諸
」,把漢獻帝迎接到根據地許昌,掌握朝政大權。
東漢建安五年
200
年,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北方另一強大勢力袁紹,統一北
方。
唯才是舉
有德行的人未必有才幹;有才幹的人未必有德行。陳平哪是個品行端正的人?蘇秦哪是
個守信用的人?但是,陳平協助劉邦建立漢朝蘇秦扶助弱小的燕國。由此可見,人才
各有短處,怎可以因為這些短處而埋沒人才?
整理自曹操《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
1. 根據以上資料,以下哪些是曹操徵求的人才?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4號。(可選多於一
項)判斷
n
有才幹但德行稍遜的人
n 有德行但無才幹的人
n 有才幹也有德行的人
n
出身於有名望的家族的人
n 地方上有名望者所信任的人
n 曹操的家族成員
2. 你認為按照以上準則徵求人才,對曹操勢力的發展有甚麼好處和壞處?試圈出和在橫線上填
上適當的答案。辨識 分析
(a) 好處︰在人才爭奪上 領先 / 落後 於其他勢力, 己方勢力。
(b) 壞處︰那些 較差的人才可能為了 而做出損害曹操勢力
的行為。
古籍選讀
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為甚
麼西晉無法維持統一的局面?
8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2. 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北方後,計劃統一全國。
東漢建安十三年
208年,
曹操率大軍南下進攻劉備1。劉備不敵曹操大軍,退守夏口2
並與佔據江東3勢力的孫權4結盟,共抗曹軍。孫、劉聯軍在
5、赤壁一帶以少勝多,擊退曹軍,史稱「赤壁之戰」。
資料 1 赤壁遺址 位於今湖北赤壁市
孫、劉聯軍在赤壁
迎戰曹軍有甚麼優
勢?
重點小提示
留意雙方的進軍
路線
留意赤壁的位置
 
資料2 赤壁之戰形勢圖(公元208年)
1 黃巾之亂爆發後,漢宗室成員劉備參與義軍平亂,建立自己的勢力。
2 今湖北雲夢縣附近。
3 長江以東的地區。
4 孫權的父親孫堅是東漢末年的地方勢力,隨着孫堅和孫策(孫權兄長)相繼逝世,
權繼承了江東一帶的勢力。
5 今湖北洪湖市。
北宋蘇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節錄)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
初嫁了,雄姿英發。羽
扇綸巾,談笑間,檣
灰飛煙滅。
(語譯:遙想當年小喬剛嫁
周瑜,周瑜擁有英俊威武的
姿態。他握着羽毛扇,頭戴
青巾,在言談歡笑之間,就
把敵方的戰船燒毀了。)
蘇軾描述周瑜少年得志,
在赤壁之戰中從容不迫
地以火攻消滅曹操的水
軍,表現出非凡的才幹。
 
9
1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赤壁之戰
曹操取得荊州後,率領二十多萬大軍沿長江南下,
企圖擊敗劉備孫權。曹操聲稱有八十萬大軍,希
望孫權會不戰而降。孫、劉組成五萬大軍,合作抵
抗曹軍。
曹軍從北方到來,又不熟水性,士兵因而不適。為
了穩定船身,令士兵更易適應水上作戰,曹操下令
把戰船扣連,是為連環船。
周瑜 黃蓋
周瑜部下黃蓋察覺到曹軍的弱點,建議利用火攻燒
毀連環船。周瑜接納黃蓋的意見,安排他向曹操假
意投降,以便接近曹軍施以火攻。
黃蓋率領載滿柴草、魚油的船隻接近曹軍,並乘着
東南風點火衝向曹軍船隻。曹軍連環船燃起大火
更波及陸上軍營,史稱「火燒連環船」曹軍大敗後,
曹操率領殘餘部隊撤退,返回北方。
整理自陳壽《三國志》
1 2
34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
中創作的小
說,描述魏、蜀、吳三國的盛衰。小說夾雜歷史和
民間傳說,被形容為「七分事實,三分虛構」。
《三國演義》的故事廣為流傳,不少成語和歇後語
例如「賠了夫人又折兵」、「劉備荊州
一去
無回頭」都出自《三國演義》。
   
明商喜《關羽擒將圖軸》 繪畫
了《三國演義》的虛構人物周倉
(左下角)
10
3. 魏、蜀、吳建國
赤壁之戰後,曹操無力南侵,專注鞏固
北方統治;劉備先後佔領荊州益州和漢中6 ;孫權除佔據
東外,在劉備取得漢中後偷襲並佔領荊州三國鼎立的局面形
成。
東漢延康元年
220年,曹操逝世,兒子曹丕漢獻帝自立,改國號
,定都洛陽。次年,劉備以延續東漢政權為名稱帝,建國號
「漢」,定都成都,史稱蜀漢
吳王黃武八年
229年,孫權稱帝,建立
,定都建業7
II  三國興亡與西晉統一
1. 三國的發展
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後,三國君主都積極招
攬人才,恢復農業生產,維持社會秩序。魏的國力最強,但
佔據地形險要、易守難攻的四川,吳則有長江作為天然屏障,
令魏一時間無法擊敗兩國。三國鼎立的形勢維持了數十年。
優勢 佔據經濟發達的中原地區;
控制產馬區,能組織騎兵
發展 興修水利,發展農業
優勢 被秦嶺和四川的山脈
保護,易守難攻
發展
在丞相諸葛亮主政下
以法治,政治清
明;與吳結盟,並主
動出兵伐
優勢 鄰近長江,利用水軍
優勢擊退外敵
發展 開發江南地區;與蜀
結盟抗
     
資料3 三國鼎立形勢圖(公元262年)
6 益州即今四川盆地;漢中即今陝西西南部。
7 今江蘇南京市。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11
1
2. 西晉統一
三國後期,劉備孫權相繼逝世,繼任的都是
昏庸的君主,蜀、吳兩國國勢漸衰。
魏自明帝曹
逝世後,朝政大權落入大臣司馬
和他的子
孫手上。他們先出兵滅蜀、然後篡魏建立西晉,最後出兵滅
吳,統一全國,三國鼎立局面結束。
III  西晉的速亡
西晉朝廷的氣象
西晉初年,經濟復甦,但部分朝臣和皇親國戚卻喜
誇耀財富,例如開國功臣石苞之子石崇常與國舅
王愷鬥富。
不少朝中重臣知道朝政敗壞,但他們只顧自保
王戎更不理政務
看我的珊瑚
樹多名貴!
這種爛東西我家裏多的是!
王愷 石崇
王戎
資料一 資料二
政局亂成這樣子,
我何必為此操心?
1. 根據以上資料,試圈出有關西晉朝臣作風的正確描述。辨識
(a) 資料一: 揮霍浪費 / 君臣不和 / 不守禮儀
(b) 資料二: 不求名利 / 意志消極 / 批評君主
2. 試分析以上作風為西晉政權帶來的負面影響。分析
作答指引:從朝廷施政和對百姓的影響兩方面分析
(a) 資料一:官員浪費 ,為了滿足欲望,可能會向百姓徵收賦稅,
(b) 資料二:官員荒廢政務,朝百姓無法得到
漫畫分析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12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晉武帝雖統一了全國,但他推行的政策存有不足之處,其
中分封藩王和裁撤州郡兵,分別埋下了日後諸王爭權和胡人入
侵的禍根。另外,西晉大臣生活腐化,導致朝政敗壞。
晉惠帝繼位後,發生了「八王之亂」,亂事動搖了西晉
統治根基。八王之亂結束後,晉懷帝繼位,期間已移居中原的
胡人紛紛起兵反晉,導致西晉滅亡。
封國的布局對維持晉室
政權帶來甚麼利弊?
重點小提示
留意主要封國的位置
 
資料4 西晉形勢圖(公元280年)
西晉滅亡事件簿
年份 事件
公元308匈奴領袖劉淵稱帝,改國號漢趙,起兵反晉。
公元311劉淵兒子劉聰的軍隊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殺害大批
宗室大臣,史稱「永嘉之亂」。
公元313晉懷帝被殺,大臣在長安擁立太子司馬鄴為帝,是為晉
帝。
公元316漢趙大將劉曜耀攻打長安,晉愍帝投降,西晉滅亡。
八王之亂
公元290年,晉武帝
世,繼位的晉惠帝愚昧
無知。皇后氏藉藩王
之力消滅政敵,引發藩
王混戰,直到晉惠帝
世為止,史稱「八王之
亂」。這場長達十六年
的內戰重創西晉的經濟
和軍事力量,令西晉
向衰亡。
胡人起兵反晉,與西晉
沒有好好處理漢、胡關
係有關。有關漢、胡關
係的詳細內容,請研習
2
北方政局與江
南地區的開發。
13
1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 東晉偏安與南北朝政權的更
西晉滅亡後,晉宗室大臣南渡,建立東晉。胡人則入主北
方,逐漸形成南北長期分裂、互相抗衡的局面。
I 晉室南渡與南北對峙
1. 晉室南渡
永嘉之亂後,大批宗室大臣和北方士族8移居
地區
晉王建武元年
318年,晉王司
建立東晉,是為晉元帝
元帝在北方士族代表王導的協助下,成功獲得南北士族支持,
鞏固了東晉在江南地區的統治。
   
資料 5 東晉《墓主人生活圖》 展示士族的日常生活,包括有婢女侍候(中下)
煮食(右下)和僕人料理馬匹(左下)的情境
2.
水之戰
東晉偏處江南地區,人則在北方建立分裂政
權,史稱「五胡十六國9」。十六國當中,前秦君主
成功
統一北方,並計劃統一全國。
東晉太元八年
383年,苻堅率領八十多萬
大軍伐晉。東晉丞相謝安派遣八萬將士迎戰,在淝水大敗前秦
軍隊,史稱「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後,各族胡人紛紛起事,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收復黃河以南地區,但無力統一全國,終形成南北長期對峙
的局面。
8 指世代為官、掌握儒學文化傳統的世家大族,他們在政治、經濟各方面均享有特權。
9 五胡」是北方邊疆民族的統稱,包括匈奴、鮮卑、羯、羌。「十六國」出
自史書《十六國春秋》,是指東晉期間北方的十六個分裂政權。
東晉怎樣維持偏安江南的局面?
南北分裂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陳寅
東晉王導
之功業》「王導之
籠絡江東士族,統一
內部,結合南人北人
兩種實力,以抵抗外
侮,民族因得以獨立,
文化因得以續延。」
14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草木皆兵
在淝水之戰中,苻堅初時自恃兵力強大,以為可以輕易地消滅東晉,但當他在壽陽城看見八公山
的東晉軍陣容嚴整,人強馬壯,便害怕起來,甚至誤以為八公山的樹木都是東晉軍。這是成語「草
木皆兵」的典故。
整理自房玄齡《晉書》
II  南北對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室南渡後,北方政權多次南侵,東晉亦曾多次北伐,但
都無法打破南北對峙的局面。 這與當時的政治、軍事和地理
情況有關。
北方無法征服南方的原因
i. 政治
北方長期分裂、混戰,十六
國政治混亂,漢、胡種族矛盾嚴重。
ii. 地理
南方有長江作為天然屏障,
加上地形險要,不利騎兵發揮。
南方無法收復北方的原因
i. 政治
南方政局不穩,內
亂頻生;朝廷安於偏處江南
面,擔心將領藉北伐奪權。
ii. 軍事
南方缺乏騎兵,難
以在廣闊的中原戰場擊敗北方
政權。
政治:較弱 經濟:較強
軍事:較強 強項:騎兵作戰
北方騎兵和南方水軍的
演進鞏固了南北對峙的
局面。有關北方騎兵和
南方水軍的詳細內容,
請研習延伸部分
武備
的演進(南方水軍與北
方騎兵)。
政治:較強 經濟:較弱
軍事:較弱 強項:水戰
15
1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聞雞起舞的英雄
祖逖自小抱有大志,在雞鳴時便起床練
武,立志要建功立業。西晉滅亡後,
逖帶領鄉親到江南避難。他有意收復河
山,因此向晉元帝自薦率軍北伐。晉元
帝支持他,但只資助了糧食和布匹,沒
有給他兵馬。
祖逖招募了一批義軍後,便率眾渡過
江。其後,他聯合中原地方勢力,逐步
收復黃河以南地區。
祖逖
誓死收復中原!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1. 根據以上資料,以下哪些是祖逖北伐時面對的困難?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4號。(可選多
於一項) 辨識
 n朝廷給予的支援不足 n民眾不支持北伐
 n朝廷對北伐態度消極 n江南地區的兵源不足
2. 承上題,祖逖如何面對上述的困難?試圈出適當的答案,並加以說明。辨識 說明
祖逖以 積極 / 消極 的態度面對在北伐時遇上的困難。雖然朝廷沒有給予
,但祖逖沒有
3. 我們可以怎樣在日常生活中仿效祖逖應對困難的態度?試舉出一例,加以說明。應用
作答指引:我們應該如何應付學業上的困難?
你認為祖逖能夠在北伐中取
得初步成果的主要原因是甚
麼?試與同學討論
以人為鑑
16
III  南北朝政局的發展
東晉元熙二年
420年,東晉大臣劉裕廢晉恭帝自立,改國號宋,定都
建康10,為南朝的開始,與其後統一北方的北魏互相抗衡的
局面。這段超過一百四十年的分裂時期,史稱南北朝
1. 南朝的興替與衰落
劉裕篡晉後,南朝經歷
四朝,控制長江以南的地
區。由於南朝不斷發生內亂,政局不穩,因此
歷朝的國祚均甚短促。
梁太清二年
548年,梁朝爆發「侯景之亂11」,降
侯景起兵作亂,攻入首都建康北朝乘梁內
亂侵佔了四川、長江以北領土。自此,南朝
力大衰,無力與北朝抗衡。
你認為南朝還是北朝
的國勢較強盛?
重點小提示
留意南北朝版圖的
演變
留意北朝首都位置
的變遷
 
資料 7 南北朝形勢圖(公元 449–572 年)
10 即吳首都建業。
11 侯景是東魏大將,後來投靠梁朝。梁武帝打算以侯景向東魏交換被俘的宗室蕭淵明
刺激侯景叛變。公元 549 年,侯景率軍攻入建康,史稱「侯景之亂」。
 
資料6 梁武帝修陵石天祿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17
1
2. 北朝的分裂與統一
i. 北魏統一北方
前秦滅亡後,鮮卑族在華北興起,建立
,定都平城12。公
北魏太廷五年
439年,北魏擊敗北涼,統一北方。北魏
多次進行漢化,其中以北魏 孝文帝 漢化最為徹底。
巾幗英雄花木蘭
《花木蘭》是民間故事,講述北魏與北方遊牧民
族柔然作戰時,女子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這
個故事最早見於民間詩歌《木蘭詩》,後來在民
間廣泛流傳。花木蘭被塑造成剛強的女子,突破
傳統柔弱的婦女形象,深受後世歡迎。
   
清赫達資《畫麗珠
秀》(局部)
繪了花木蘭的形象
ii. 北魏分裂
孝文帝的漢化措施過於急進,產生嚴重的社會
矛盾,最終引發內亂,令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後來,東魏
和西魏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北魏正式滅亡。
iii. 北周統一北方
北周武帝鼓勵生產,加強軍備,令北周國力
不斷增強。
北周建德六年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打下日後
統一南北,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的基礎。
 
資料8 魏晉南北朝的政權更替圖
12 今山西大同市。
佚名《木蘭詩》(節錄
雄兔腳撲朔
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語譯:雄兔的腳毛鬆散
雌兔的眼睛上下微閉。當兩
隻兔子並排地走着時,又怎
能輕易辨別哪隻是雄兔,哪
隻是雌兔呢?)
此詩說明花木蘭作戰的表
現與男人無異,表現出她
的自信和剛強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18
北朝:
北魏統一北方,實行漢化
分裂成東魏、西魏,後演變成北
齊、北周
北周統一北方
南北朝
南朝:
宋、齊、梁、陳依次更替
政局不穩,不斷發生內亂
梁朝爆發侯景之亂後國力大衰
三國時期
形成:
曹操統一北方
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之戰擊敗
曹操軍
劉備佔領益州、漢中
孫權佔領江東、荊州
結束:
司馬懿奪取魏軍政大權
司馬昭派兵滅蜀
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是為晉武
晉武帝派兵滅吳,西晉統一
西晉
速亡:
晉武帝施政上的不足:分封藩王和
裁撤州郡兵,埋下禍根
八王之亂:藩王混戰,重創經濟和
削弱軍事力量
永嘉之亂:胡人移居中原,匈奴人
劉淵建漢趙,起兵反晉;洛陽淪
西晉滅亡:晉愍帝向漢趙大將劉曜
投降
北方政局:
胡人入主中原,建立「五胡十六
國」
前秦統一北方,威脅東晉
南方政局:
晉室南渡,宗室士族移居江南
王導聯合南北士族支持東晉
淝水之戰:前秦君主苻堅伐東晉,
敗於淝水,北方再度分裂,形成南
北互相抗衡局面
東晉
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北方無法征服南方的原因:北方長
期分裂;政治混亂;胡、漢矛盾;
南方長江作為天然屏障
南方無法收復北方的原因:政局不
穩;安於偏處江南局面;擔心將領
奪權;缺乏騎兵
19
1
1. 以下哪項有關赤壁之戰的描述是正確的?
A. 赤壁之戰奠定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B. 孫權軍獨力打敗曹操大軍
C. 孫、劉聯軍擁有兵力優勢 D. 曹軍燒毀了孫、劉聯軍的戰船n
2. 試按時序排列出以下事件的先後次序,在方格上填上代表的英文字母。
A. 司馬炎篡魏 B. 赤壁之戰 C. 官渡之戰 D. 蜀國滅亡
n n n n
3. 以下哪項是晉武帝實行的政策?
A. 嚴懲生活奢侈的世家大族 B. 削弱地方長官的兵權
C. 收回藩王的權力 D. 向民眾徵收重稅n
4. 試圈出正確的答案。
西晉滅亡後,司馬睿 宗室 / 武將 / 士族 代表王導的支持下稱帝,是為晉元帝,定都 建康 /
長安 / 彭城
5. 以下哪項是十六國無一能征服東晉的原因?
A. 北方持續混戰 B. 東晉騎兵戰力較高
C. 十六國安於偏處北方 D. 北方持續遭遇天災n
6. 試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
南朝政權更替的次序:宋
           
北朝政權更替的次序:北魏 東魏      
 
西魏      
7. 以下哪項有關南北朝政局的發展的描述是正確的?
A. 梁朝期間爆發「侯景之亂」,降將蕭淵明起兵作亂。
B. 祖逖篡晉後,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陳四朝。
C. 前秦滅亡後,鮮卑族在華北建立了北魏
D. 北周靜帝鼓勵生產,加強軍備,令北周國勢強大。n
20
(南方水軍與北方騎兵)
 南方水軍的演進
三國、東晉和南北朝時期,南方政權為了善用河流、湖泊
的地形抵禦北方政權的入侵,均積極發展水軍,水軍武備出現
極大的提升和改良。
為甚麼中原地區少水戰?
古時,中國的水戰大部分都在長江流域進行,很少在黃河
域進行,這是因為黃河的水量不穩定,含沙量高,不適合大
型船隻航行,加上寒冬時河面結冰,士兵可以步行或騎馬通
過,不必依賴船隻渡河,因此出現水戰的情況不多。
v 結冰的黃河
I 南方水軍的應用
水軍除了在水上作戰外,還可以承擔運送士兵和戰時物資
的任務。
水軍的角色 水軍的用途
水上作戰
截擊敵方正在來襲的水軍,阻止敵軍前進
敵軍渡江進攻時,可派水軍在其後方截斷敵軍的補
給線和退路
運輸補給
北伐時,南方政權利用水軍運送士兵和戰爭物資到
前線,以節省運輸成本
水軍的護送可確保補給線不受敵軍騷擾
東晉桓溫、劉裕北伐都依
賴水軍運送士兵和物資到
北方戰場。
古時有「南船北馬」的說法。南方河川湖泊眾多,
因此南方人習慣乘搭船隻代步;而北方地勢遼闊,
加上畜牧業發達,因此北方人習慣騎馬或乘馬車代
步。引伸到軍事方面,南方擅長水戰,北方擅長運
用騎兵作戰。
21
水戰的戰術
孫權軍討伐劉表大將黃祖黃祖以兩艘相連的戰船攔着河口,戰船
上的士兵以弓箭和投石器抵抗孫權軍。孫權將領董襲凌統率敢死
隊百人衝向黃祖的戰船,砍斷連繫兩艘戰船的繩索,打開缺口。
祖命令陳就以水軍迎擊,結果被孫權大將呂蒙斬首。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
1. 根據以上資料,試圈出孫權軍在討伐黃祖一役中的戰術,並解釋這種戰術發揮的關鍵作用。
辨識 解釋
作答指引︰孫權軍的戰術如何改變戰局
(a) 戰術: 截斷敵方援軍 / 瓦解敵軍戰船的連繫 / 運用投石器進攻敵軍
(b) 作用:
2. 試從圖書館或互聯網搜集有關赤壁之戰的資料,找出戰役中應用了的水戰戰術和戰船。資料搜集
(a) 戰術:
(b) 戰船:
資料搜集
資料分析
II  魏晉南北朝水軍的發展
1. 戰船的種類
因應戰爭的需要和技術的進步,魏晉南北朝
時期製造了不同類型的戰船,當中既有規模龐大、攻擊力強的
大型戰船,也有以速度取勝的中小型快速戰船。
v 
資料1 樓船( 意
想圖 大型戰船的
代表,作為水軍武
備的主力和主帥指
揮所在的船隻
v 
資料 2 (意
想圖)中小型船隻
的代表,是衝擊敵
方船隻的主力船種
22
2. 水戰的武器
隨着軍事技術進步,南方水軍開始發展出重
型武器,其中以拍竿
最具代表性。拍竿大多安裝在樓船上,憑
藉巨型長錘
的重力自上而下撞擊靠近的戰船。
v 資料 3 拍竿攻擊原理示意圖
 北方騎兵的演進
騎兵源自北方遊牧民族,戰國時期開始在中原普及。騎兵
憑着優越的作戰能力,逐漸成為軍隊中重要的隊伍,更是漢武
帝北伐匈奴的主力。
I 騎兵的戰術應用
騎兵在早期是輔助兵種,自漢朝起便負責衝鋒陷陣。
戰術角色 作戰方式
早期 輔助兵種,負責偵察、偷襲和
追擊敗軍
以騎射為主,避免與敵軍主力
正面交鋒
後期 負責衝鋒陷陣,追擊敵方騎兵
和衝散步兵陣形
持長兵器如戟、長槍衝擊敵
23
II  魏晉南北朝騎兵的發展
三國時期,騎兵已發展成熟,成為北方戰場的作戰主力。
1. 騎兵裝備演進
騎兵衝鋒戰鬥時,不時會因失去平衡而墮
馬。為提高騎兵的戰鬥力,武器和防護用具不斷改良,成為當
時北方戰場上勝敗的關鍵。
雙馬鐙的發明
雙馬
1的發明使得騎兵能夠藉雙腿借力保持身體平衡,高速衝鋒時也不必再手抓
繩,可以騰出雙手揮動兵器,大大提高了騎兵的作戰能力。
v 
資料 4 東漢出行
馬車儀仗銅像
v 
資料 5 北魏騎兵俑
士兵揮動兵器
時須顧及身體
平衡
士兵須用雙腳
夾緊馬匹來保
持平衡
士兵可以用腋
下夾緊長兵
器,利用馬匹
的衝擊力突破
敵軍
士兵藉馬鐙保
持身體平衡
2. 重騎兵的出現
十六國時期,軍隊為了保護戰馬,便
為戰馬全身披上
2,組成了重騎兵隊伍。這種重型騎兵
在北方政權軍隊中較為常見,衝擊敵方步兵戰陣的能力較
強,是該時期的騎兵之王。
你認為重騎兵在作戰時存在甚麼缺點?
1 馬鐙是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
2 馬匹穿戴的裝甲。
v
資料 6 北魏重騎兵俑
24
 武備演進對南北朝政局的影響
I 導致南北長期分裂
騎兵的演進擴大了騎兵對步兵的優勢,令擁有較多騎兵的
北朝佔有優勢,得以抵禦南朝的北伐行動。與此同時,南朝
次以水軍優勢抵禦北朝的進攻,形成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
II  養成南朝偏處江南的風氣
南朝一方面難以在中原戰場戰勝北朝的騎兵,另一方面
有水軍優勢確保江南地區不受北朝侵擾,因此對北伐行動的態
度變得消極,逐漸養成偏處江南的風氣。
中、歐軍備比一比
在武備發展上,古代歐洲的海軍和騎兵不比中國差。同學試搜集有關歐洲海軍和騎兵發展的資料
製作簡報,向全班同學匯報。
指引:
同學分成4-5人一組。每組選擇以歐洲的海軍或騎兵發展為題進行探究。每種兵種最多只
能供四組探究。
簡報可包括以下內容:
海軍發展
歐洲戰船的設計有甚麼特色?與中國戰船
有甚麼差別?
歐洲戰船有甚麼特色武器?這些武器是如
何使用的?
中國的水軍相比,歐洲水軍有甚麼優點
和缺點?
騎兵發展
歐洲在甚麼時候開始出現重騎兵?
歐洲重騎兵有甚麼裝備?這些裝備是如何
使用的?
歐洲重騎兵作戰時採用甚麼戰術?
中國的重騎兵相比,歐洲重騎兵有甚麼
優點和缺點?
同學將搜集到的資料製成簡報,當中須包含文字,圖片資料。
在班上輪流匯報,每組匯報時間約5-7分鐘。
資料搜集
25
2
2
整理自西晉江統《徙戎論》
關中(今陝西渭河流域一帶)百多萬人口中,
戎狄(邊疆民族)佔一半。戎狄的習慣和性情
與我們不同,不會歸順我們。他們因為勢力薄
弱才遷居到關中,加上被我國人民欺凌,內心
一定充滿怨氣。以他們貪心、凶悍的個性,加
上平日積累的怨憤,一定會尋找機會作亂。
江統的文章反映西晉時出現
甚麼社會問題?你是否同意
他對邊疆民族的描述?
右圖反映由東漢到東
晉時期,江南地區出
現甚麼轉變?你認為
人口南遷怎樣促成這
個轉變?
東漢期的
東晉期的
26
 魏晉南北朝的人口遷徙
魏晉南北朝的一大特色,是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人口遷徙
推動了中國歷史上兩項重大變化:民族融和與江南地區經濟
發展。
I 人口遷徙的背景
身逢亂世
資料一
西漢至西晉時期全國人口統計
整理自房玄齡《晉書•地理志》
資料二
公元 218 年(東漢建二十三年),宛城守將侯音反叛曹魏。次年,曹軍大將曹仁攻陷
城,把侯音斬首,並在城內展開大規模的屠殺。
整理自陳壽《三國志•武帝紀》
1. 根據資料一,試圈出和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辨識 理解
東漢至西晉時,人口 輕微下跌 / 急劇下跌 ,由東漢時的       下跌至西晉時的
       ,下跌了接近       成。東漢至西晉的人口下跌幅度比西漢
東漢時的 /
資料分析
數據分析
解讀統計圖
分析統計圖類型:棒形圖
反映數量;圓形圖反映比
例;折線圖則表達趨勢
解讀數據:縱軸大多顯示
數值,注意數值單位;橫
軸大多顯示時期
留意趨勢:數值呈增加還
是減少趨勢,以及有沒有
出現急劇變化的轉折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
口遷徙是怎樣的?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27
2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2. 參考資料二,導致東漢西晉期間人口出現上述轉變的原因是甚麼?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
4號。判斷
n
生育率持續下降 n 邊疆民族移居中原
n
江南地區鼓勵生育 n 大量民眾在戰亂中喪生
1. 戰亂持續
東漢末年起,中原地區便陷入長期戰亂,
使人民移居到其他地方以逃避戰火。
2. 人口銳減
長期戰亂和天災導致人口大幅減少,各分裂
權因而把邊境人口強行遷往領土內,以補充兵源和勞動力。地
主豪強也會透過人口買賣為農莊補充勞動力。
II  人口遷徙的概況
1. 胡人內徙
胡人是北方邊疆民族的統稱。他們大都過着遊
牧生活,風俗習慣和人不同。自東漢末年起,人便移居至
北方邊疆地區,甚至內徙(移居中原),遷移關中、河南
漢人雜居。
胡人內徙對西晉的國防
帶來甚麼隱憂?
重點小提示
留意胡人內徙的路線
和分布情況
留意胡人聚居位置和
首都及要邑的距離
資料 1 三國和西晉時期胡人內徙路線和分布圖(公元 280 年)
2. 漢人南遷
在戰亂迫使下,大批中原漢人移居至相對和平
穩定的江南地區,因而令當地人口激增。
東漢王粲《七哀詩
其一》(節錄)
出門無所見,
白骨蔽平原。
路有饑婦人,
抱子棄草間。
(語譯:走出門外甚麼也看
不見,一堆堆白骨遮蓋了整
個平原。一位飢餓的婦人路
過,把孩子遺棄在草叢裏。
王粲描述了東漢末年的戰
亂導致大量平民死亡的慘
狀。
28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 北方政局與民族融和
人內徙是西晉滅亡後北方政局不穩的主因。隨着胡人與
漢人接觸,加上北魏孝文帝推動漢化,胡人逐漸漢化,成為
夏民族的一員。
I 胡人內徙下的北方政局
1. 五胡建國
西晉時,胡人持續內徙引起朝廷關注,大臣
、江統先後建議「徙戎(把胡人遷回原居地)」,但不獲採
納。
人不滿朝廷和豪強壓迫,紛紛起事,最終由匈奴領袖
淵建立的漢趙推翻西晉。各族人隨即在北方建立分裂政權,
統稱「五胡十六國」。
十六國的位置與胡
人內徙的路線及分
布情況(第 27 頁資
1)有甚麼關連?
重點小提示
留意十六國的位
留意十六國的民
族分布
資料 2 東晉與十六國形勢圖(公元 317-420 年)
北方政局如何促使
推行漢化?
29
2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匈奴人劉淵文武全才,精通儒學。大臣王渾多次
向晉武帝推薦劉淵,但其他大臣反對重用他。
後趙開國君主石勒年少時遭遇饑荒,四處流徙時
遭官府拐賣,一度成為地方豪強的奴隸。
1. 根據以上資料,西晉朝臣怎樣對待胡人?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 4號。(可選多於一項)判斷
n
歧視 n 欣賞 n 不信任
n
愛護 n 欺凌 n 屠殺
2. 承上題,胡人因這些對待而產生了怎樣的念頭?試圈出適當的答案。辨識
胡人產生了 推翻西晉 / 離開中原 / 行刺官員 的念頭。
3. 假如你是中原人,你會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胡人?試加以說明。發表意見
漫畫分析
陛下,胡人不可信!
劉淵
這個胡人身壯力健,一定
可以賣個好價錢!
要是由我來當皇帝,
你們必死無疑!
石勒
不要緊,晉室江
山終會落入我的
手中!
徙戎就能避免「亂華」嗎?
西晉大臣江統發表《徙戎論》十多年後,西晉便因人起事而亡。
傳統歷史學家普遍認為西晉滅亡是因為統治者沒有把人遷回原居
地。不過,近代歷史學家陳寅恪認為人內徙是大勢所趨。這些
人習慣在中原地區生活,已無法適應塞外生活,強行「徙戎」只會
迫使胡人作亂。事實上,西晉朝政早已腐敗,民不聊生,人起事
只是西晉滅亡的導火線。
雖然江統成功預言胡人
脅西晉,但強行遷徙胡人
是否處理漢、胡關係的
佳方法呢?這問題值得我
們深思。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30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2. 漢胡關係
五胡入主中原後,北方戰亂不休。雖然有部分
族君主重用漢族士人1,但漢胡衝突仍時有發生。北方
普遍思念室統治,更不時有人渡過長江,投靠東晉,可見
北方漢人對胡人政權缺乏歸屬感。
II 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措施
北魏時期,由於孝文帝仰慕漢文化,加上他希望爭取漢人
支持,因此推行全面漢化措施,加速了漢胡民族文化的融合。
孝子皇帝
孝文帝年幼時便很有孝心。四歲時,父親獻文帝長瘡,孝文帝親自用嘴巴為父親吸出瘡中膿
液。五歲時,獻文帝被迫禪讓皇位給孝文帝孝文帝傷心痛哭,因為他感受到父親失去皇位
的痛苦。
孝文帝登基後,祖母馮太后代替他處理政事。她曾在寒冬時把衣着單薄的孝文帝囚禁三日,
不提供食物;又曾因聽信了宦官的誣陷而杖打孝文帝。不過,孝文帝馮太后毫無怨言。
太后死後,孝文帝非常傷心,更在朝臣反對下堅持按照儒家禮儀為馮太后守喪三年。
整理自魏收《魏書》
1. 根據以上資料,孝文帝如何對待父親和祖母?試在表格內填上適當的英文字母。判斷
A 未因責罰而有恨意 B 體諒被迫禪位心情
C 冒着染病風險吸膿 D 守喪三年以盡孝道
對待父親 對待祖母
2. 你認為孝文帝甘願接受馮太后杖打是否「愚孝(盲目地盡孝道)」的表現?試解釋你的
看法。 發表意見
作答指引︰馮太后杖打孝文帝的原因是否合理?
以人為鑑
1 後趙開國君主石勒設「君子營」招攬漢族士人,前秦君主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
假如沒有孝文帝這位仰慕漢
文化的皇帝,北魏還會出現
漢化改革嗎?試與同學討
論。
31
2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1. 遷都洛陽
北魏太和十七年
493年,孝文帝藉南征把首都由平城遷往洛陽,遠離守
鮮卑貴族的根據地,有助減低推行漢化的阻力。遷都洛陽
北魏的農業、交通和軍事發展均有正面影響2
2. 漢化措施的內容
i. 文化方面
大興文教
孝文帝大興官學,讓宗室和鮮卑貴族
後代接受漢化教育;又設立學校,讓
平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尊崇儒學
孝文帝親自主持祭祀孔子的儀式,又
進行尊敬長者的禮儀,推廣儒家重孝
道的價值觀。
ii. 風俗方面
禁胡語:以語為法定語言。所有
三十歲以下官員不可說鮮卑語或其他
胡語,否則將被降職或革職。
禁胡服人不許再穿服,須
改穿漢服。
改漢姓:鮮卑人的姓氏改為漢姓。
漢胡通婚孝文帝以身作則,娶漢族
世家大族的女兒為妃,又命宗室與
族通婚。
2 洛陽氣候較平城溫和,較適合發展農業;交通便利,有利工商業發展;洛陽遠離北方
遊牧民族柔然的威脅,又靠近南朝,方便北魏對南朝發動攻勢。
32
3. 漢化改革的影響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過於急進,短期內引
發嚴重的社會矛盾3。不過,漢化改革長遠促進民族融和,對
中華文化發展有深遠影響。
i. 促進民族融和
孝文帝的漢化措施令胡人的生活習慣逐漸與
漢人同化;孝文帝鼓勵漢胡通婚,令漢胡關係更為密切。在
文帝的努力下,漢胡兩族在南北朝後期逐漸融和。
資料 3 北魏司馬金龍墓彩繪人物故事漆屏 以傳疑時代人物舜為
主題
資料 4 北魏元顯儁墓志 此墓志被譽為書法
精品
胡人文化對漢人的影響
在胡人入主中原,逐漸接受化時,漢人也受
人文化影響。例如人向胡人學習畜牧的技術,
食用牛和羊奶,使用人家具如胡床(摺疊椅
子),彈奏胡人樂器如曲項琵琶。
北齊徐顯秀墓壁畫(局部) 展示
樂師彈奏曲項琵琶的情境
3 孝文帝漢化措施損害守舊鮮卑貴族和邊鎮武人的利益,最終引發「六鎮之亂」,導致
北魏分裂和滅亡。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33
2
ii. 漢族重奪勢力
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後,漢人獲朝廷重用,
逐漸掌握朝政。北周後期,漢人楊堅執掌軍政大權,象徵漢人
重新控制北方。
iii. 促成南北統一
隨着漢、胡界線逐漸消失,國力較強的北朝
不再受民族矛盾困擾,可以集中力量征服南朝,促成南北統
一。
 人口南遷對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頁獻
隨着人口不斷南遷,江南地區人口激增,促進經濟發展。
南北朝後期,江南地區的繁華已足以與中原地區相比。
I 人口南遷的作用
人口南遷為江南地區增加勞動力、帶來財富,以及提升生
產技術。
增加勞動力
為江南地區注入勞
動力,推動土地開
墾、水利工程和手
工業的發展。
帶來財富
晉宗室和士族把
北方財富轉移到
江南,促進江南
工商業發展。
提升生產技術
把中原地區的先進農耕
具、農業知識和手工業生
產技術帶到江南,提升生
產效率和產品素質。
除了緩和內部矛盾外,孝文
帝漢化如何促進南北統一
人口南遷如何推動
南地區經濟發展?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34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II  人口南遷下江南經濟的發展
人口南遷帶來的勞動力、技術和財富,促進江南地區農業
發展,手工業和商業逐漸蓬勃發展。
開發江南
南朝經濟產業分布圖(公元 497 年)
1. 根據以上資料,南朝的產糧區的分布狀況是怎樣的?試圈出和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並
解釋出現這種分布狀況的原因。辨識 解釋
分布狀況 原因
(a) 位於 長江以北 / 長江以南
擁有長江作為 ,被北朝軍隊
侵擾的機會較低,局勢較
(b) 鄰近           
           
可確保耕作所需的 供應。
2. 根據以上資料,南朝的手工業作坊的地理位置有甚麼特點?試圈出適當的答案,並分析手工
業者選擇在這些地方發展的原因。辨識 解釋
南朝的手工業工作坊鄰近 成都 / 廣州 / 建康 這是全國 核心地區,對手工
藝品的需求最 ,因此手工業者聚集在這個區域生產以節省
時間。
地圖分析
35
2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i. 農業發展
三國時期,孫權積極興修水利,為江南農業發
展打好基礎。晉室南渡後,江南地區人口激增,南來人士帶來
中原的農耕技術,推動江南地區農業發展。荊州揚州農業興
盛,稻米產量有超越北方的趨勢。
提升農耕技術
引入先進的農業機械,包括腳踏灌溉機械翻車和水力舂
米機器。
引入糞肥,提高土壤肥力;廣泛使用耕牛,提高耕作效率。
資料 5 翻車模型 資料 6 耕牛
興修水利
修築池塘水壩以控制水流;引湖
水入其他河渠,灌溉更多田地,並
縮小湖面積,開闢田地。
資料 7 塘故道 兩晉時期修築的
水利工程
引入新農作物
引入北方農作物如小麥大豆,增
加農產品的種類。
 資料 8 小麥 資料 9 大豆
ii. 手工業發展
東晉起,大量北方技工遷往江南地區,提升
江南地區手工業的技術水平。手工業的生產量產品種類
大幅增加。
36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造紙業
東晉、南朝時期,工匠不斷改
良造紙術,除了提高紙張的品
質和顏色種類外,還降低了紙
張成本,令紙張得以普及,造
紙業亦逐步由揚州擴展至荊州
和益州。
資料 12 東晉王珣《伯遠帖》
造紙術改進促進書畫藝術發展
冶鐵業
東晉、南朝期間,江南地區的冶鐵
業技術不斷提升。冶鐵工場除了生
產兵器外,還生產農民使用的農
具。鐵製農工堅固、鋒利,有助提
高耕作效率。
資料 13 東晉南朝時期鐵戟
紡織業
江南地區的紡織業迅速發展。
養蠶取絲的技術水平和產量不
斷提升;又從關中地區引入織
錦技術,發展出著名的織錦
南京 雲錦
資料 10 南京民俗博物館雲錦
展覽
製瓷業
三國時期,江南生產
的技術已發展成熟。
製瓷業擴展到江南
地,產量不斷增加,瓷
器逐漸普及,成為人民
日常生活的用品。
資料 11 東晉越窰青瓷羊
37
2
iii. 商業發展
隨着農業和手工業發展,江南地區的商業活動
興盛起來。當時交易的商品有糧食、布
、紙張等日常用品和
手工藝品。建康和江陵4是當時的商業中心。
江南商人不但與國內同行交易,還會跟北朝和海外商人交
易。邊境重鎮
陽、壽春5是南、北貿易的重要據點。商人在
廣州番
6與天竺
、波斯7和其他海外商人交易。
江南海外貿易發達如何說明江南的手工業發展蓬勃?
4 今湖北荊州市。
5 襄陽即今湖北襄陽市;壽春即今安徽淮南市壽縣。
6 番禺即今廣東廣州市番禺區。
7 天竺即今印度;波斯即今伊朗。
齊謝朓《入朝曲》
(節錄)
江南佳麗地,
金陵帝王州。
帶綠水,
起朱樓。
(語譯:江南是富庶、美麗
的地方,曾是眾多皇帝的都
城選址地。彎曲的河道像綠
色綢帶般繞着城牆長流,河
邊的紅樓在日照下顯得輝煌
壯觀。)
謝朓盛讚江南的美好景
色,描述金陵(建康)山
水和紅色高樓處處的繁華
景象。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38
三國時期
北魏孝文帝漢化:
原因:孝文帝仰慕漢文化;爭取北
方漢族士族和南方漢人支持
遷都:由平城遷都洛陽
漢化措施
- 文化方面:大興文教、尊崇儒學
- 風俗方面:禁胡語、禁胡服、改
漢姓、鼓勵胡漢通婚
影響
- 民族融和
- 漢族重奪勢力
- 促成南北統一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人口南遷對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
貢獻:
人口南遷的作用
- 增加勞動力
- 帶來財富
- 提升生產技術
人口南遷下的經濟發展
- 農業:提升農耕技術;興修
水利;引入新農作物
- 手工業:紡織業、製瓷業、
造紙業、冶鐵業
- 商業:建康、江陵成為商業
中心;與北朝、天竺、波斯
和其他海外國家進行貿易
人口遷徙:
背景:持續戰亂;人口銳減
概況:胡人內徙;漢人南遷
內徙胡人起事,推翻西晉;建立五
胡十六國
北方戰爭不斷;漢、胡時有衝突
南方 北方
39
2
1. 試圈出正確的答案。
自東漢末年起,中原地區 戰亂頻繁 / 人口過剩 ,迫使人民遷往 江南 / 嶺南 地區,令當地人口
激增。
2. 試按時序排列出以下事件的先後次序,在方格上填上代表的英文字母。
A. 孝文帝推行漢化 B. 江統建議徙戎
C. 劉淵起兵反晉 D. 胡人開始內徙中原
n n n n
3. 以下哪項有關十六國時期北方政局的描述是正確的?
A. 漢人懷念晉室統治 B. 北方人民生活安定
C. 胡族君主把所有農田變成牧場 D. 漢人掌握軍政大權 n
4. 試在橫線上填上正確的答案。
北魏時期,孝文帝遷都 ,推行全面漢化措施,包括
禁胡服、 、鼓勵 通婚,加速了漢胡民族文化的融合。
5. 以下哪項是孝文帝漢化措施的影響?
A. 漢人拒絕吸收外來文化 B. 漢人爭相仿效胡人風俗
C. 漢人重掌朝政大權 D. 大量漢人投靠南朝 n
6. 以下哪項不是人口南遷江南地區的作用?
A. 為江南地區增加勞動力 B. 提升江南地區的生產技術
C. 提升江南地區的軍力 D. 為江南地區帶來財富 n
7. 以下哪項是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發展的成就?
A. 畜牧業產量超越北方 B. 生產出大量鐵製農具
C. 發明養蠶取絲的技術 D. 商人以紙幣進行交易 n
40
士族的生活面
魏晉南北朝的士族在政治、社會、經濟等不同方面都享有
崇高的地位,其後更成為特權階級。他們的獨特生活面貌對這
段時期的文化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I 士族的形成與發展
士族是指世代為官、掌握儒學文化傳統的世家大族。自
以來,士族憑着家族名望和經學知識世代相傳的優勢,成功
在官場上擔任要職。及至東晉南朝期間,士族累積了強大的
經濟力量,加上受到君主重用,因此主導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
發展。
II  士族階級的特色與生活面貌
1. 崇尚清談玄學
曹魏末年起,政治鬥爭不斷。為免受到
牽連,士族間開始興起清談玄學1的風氣。他們從評論人物轉
而談論抽象的哲學問題;並推崇道家思想,不理世務,追求終
日清談的生活。
資料 1.1 唐孫位《高逸圖》(局部)
畫中阮籍手持的麈尾是魏晉士族清
談時常用的工具
1 「清談」是指探討學術的風氣,清談者會就一個論題互相爭辯;「玄學」是清談的內
容,包括注釋《老子》、《莊子》、《易經》(合稱「三玄」)和探討當中的哲理。
士族的生活呈現了甚麼特色?
毛漢光《兩晉南北朝
士族政治之研究》
「士族的形成,其一
是憑藉政治勢力;其
二是憑藉學業世傳
其三是憑藉經濟力
量。」
當身居朝廷高位的士族只顧
談,不理政務,會為國家
帶來甚麼後果?
41
3
士族的政治觀
資料一 資料二
司馬氏所做的這一切(為謀朝篡位殺害政
敵),都是在禮法名教的名義下進行的。表
面上,司馬氏對官制、朝廷禮儀、婚喪、祭
祀等極為講究,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標
準。但實際所為,卻是篡位弒君,從根本上
違背了儒家禮制,踐踏了忠君原則。
整理自景蜀慧《魏晉詩人與政治》
曹魏末年,司馬氏專權,殺害忠於曹魏的士
人,包括把士人領袖夏侯玄滅族。
1. (a) 根據資料一,曹魏末年士人參政時遭遇到怎樣的處境?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 4號。
判斷
n
被其他士人排擠
n欠缺升遷的機會
n
被當權朝臣打壓
n得不到民眾支持
(b) 承上題,上述情況會導致士人參政的態度出現甚麼變化?試加以說明。辨識 說明
作答指引︰可從士人參政的下場,以及曹魏末年的政局兩方面分析
士人參與政事的態度會變得 積極 / 消極
2. 參考以上資料,你認為經歷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一事後,士人仍會認同儒家禮教嗎?試在適
當方格內加上 4號,解釋你的答案。分析 發表意見
作答指引:司馬氏施行的制度有否遵循儒家的規範?司馬氏有否對儒家禮制造成衝擊?
(a)
n
n
(b) 解釋:
資料分析
2. 家族利益為先
面對魏晉以來的長期分裂局面,士族參政
時普遍只為家族利益設想,對朝廷缺乏歸屬感,君臣觀念十
分淡薄。當朝廷面對危難時,他們往往只會關注自身利益,
部分更會為保家族權勢不顧君臣之義,協助權臣謀朝篡位。
42
3. 重視門第
士族的第觀念極重,非常重視家族的社會地
位和名聲。他們經常標榜自己的家族淵源和背景,不會與平民
交往甚至同坐。為了維護家族聲譽,他們只會接受雙方社會地
位相等的婚姻。假如他們與平民通婚,將會損害家族聲譽,甚
至有礙仕途。
牢不可破的門第觀念
士族的門第觀念難以動搖,連皇帝都無法改變。例如在梁朝末年,朝廷對出身寒門的東魏降將
景有求必應,但當侯景提出要跟氏(王導的家族)和氏(謝安的家族)通婚時,梁武帝便以
門第不同為由拒絕
整理自李延壽《南史 侯景傳》
抱歉,朕不能為卿家壞了
「門當戶對」的規矩!
這樣看不起我,將來
一定不讓你們好過。
侯景 梁武帝
4. 講究外表儀容
曹魏時期起,士族間興起注重外表的風
氣。士族男子會悉心打扮,例如化妝、剃除臉上雜毛。他們愛
穿大袖寬衫、又會佩帶香囊
追捧美男子的時代
士族注重外表,形成追捧美男子的風氣。西晉潘是美男子的代表人物。後
世以「潘安再世」(潘岳安仁)形容美男子。當他出遊時,婦女們紛紛圍
着他的車子,又往他的車子投擲水果表達仰慕之情。與此同時,文采出眾
貌醜的左思效法潘岳駕車出遊,卻被婦女罵,更有小孩向他投擲石頭。由
此可見,當時社會追捧「外在美」多於「內在美」。
整理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潘岳
左思
你們真膚淺,
不懂欣賞我的
內在美啊!
假如我們過度追
求「外在美」
而忽略「內在
美」,會出現甚
麼問題呢?
43
3
5. 漠視禮教傳統
在儒學衰落下,士族擺脫禮教束縛,追求
心靈自由。他們不守禮節,做出各種放縱的行為,例如無節制
地喝酒、裸體、服食五石散2。曹魏時期的「竹林七賢3」是這
種作風的代表人物。
資料 1.2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拓本(局部)
劉伶是真放縱嗎?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非常愛喝酒。有一天,劉伶在家脫光了衣服並
醉倒了,剛巧有客人來訪,就指責劉伶放蕩。劉伶回答說:「我以天
地為房子,屋室為褲子,你為甚麼鑽進我的褲子內?」劉伶不受朝廷
重用,晚年安樂地過活。劉伶「醉酒放縱」可能只是逃避政治鬥爭的
自保手段。
整理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6. 生活奢侈
士族有感政局紛亂,生活缺乏保障,因此形成
了及時享樂的心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奢華的美食,又建
造精緻的園林。朝廷不但無法禁絕揮霍浪費的風氣,部分君主
更大力支持4,令這種風氣更盛。
2 五石散是由礦石配製而成的藥物,服後會令人全身發熱,產生幻覺。
3 「竹林七賢」包括康、阮籍、山濤、劉伶、向秀、阮咸、王戎七位士人,因經常
在竹林聚會暢飲而得名。
4 例如西晉石與國舅王愷鬥富。晉武帝沒有阻止他們,反而把宮中珍寶贈予王愷作比
賽之用。
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士族
當官時會有哪些表現?
44
生活奢侈的士族
王濟西晉期間有名氣的士族,他迎娶了晉武帝的女兒為妻,成為駙馬。有一天,晉武帝王濟
家吃飯。王濟奉上的食物全部以名貴的器具盛載,其中一味蒸乳豬美味可口,連晉武帝也不曾吃
過。於是,晉武帝便問烹調方法,王濟答道:「用人乳餵豬。」士族揮霍浪費的作風由此可見。
整理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7. 喜愛文藝創作
士族生活無憂,無心政務,因而全心投入
文藝創作。他們進行藝術創作時,打破了藝術要有教化意義的
傳統觀念,着重表達個性和追求美感,以展現個人才華。
資料 1.3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臨摹版(局部)
資料 1.4 梁張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臨摹
版(局部)
資料 1.5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繪畫
繪畫
45
3
書法
書法
資料 1.6 東晉王羲之《蘭亭序》臨摹版(局部)
文學文學
資料 1.7 明王仲玉《陶淵明像軸》
(意想圖)(局部) 描繪詩人陶淵明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劉義慶主編的筆記小說,收錄了東漢東晉時期著名士
人的故事。《世說新語》以簡約的文字描述士人的風采,表現出他們的
智慧和氣度。後世不少成語如「望梅止渴」、「倒吃甘蔗」、「割席絕
交」都是出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書影
46
藝術與中外文化交流
十六國和北朝,石窟建築在北方蓬勃地發展,更融匯
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技法,反映了佛教藝術文化在中原地
區漢化的過程。
I 石窟藝術的傳入與流行
石窟藝術的傳入
莫高窟
開鑿時期:公元366
開鑿經過:俗稱「千佛洞」。相傳
佛教僧人樂樽經過當地時看到佛光
後,便在當地開鑿石窟。
雲岡石窟
開鑿時期:公元453
開鑿經過:魏文成帝提倡
佛法,命高僧耀主持開
鑿石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
大的石窟。
麥積山石窟
開鑿時期:公元384-417
開鑿經過:在懸崖峭壁上
開鑿的石窟,北魏時期曾
大規模擴建。
龍門石窟
開鑿時期:公元483
開鑿經過:初時有地方官員在當地塑
造佛像。北魏宣武帝登基後,下令在
當地開鑿石窟。
1. 根據以上 資料,完成下表。辨識
石窟開鑿地
點的時序
        →
        →
平城 →
       
石窟藝術的
發展趨勢
石窟藝術在 西北邊疆地區 / 中原地區 興起,擴展至 西北邊疆地區 /
朝廷政治中心 ,並隨着遷都轉移至 西北邊疆地區 / 中原地區
地圖分析
石窟藝術的發展如何體現中外文化交流?
47
3
2. 北方政權對興建石窟抱持怎樣的態度?試圈出適當的答案,並加以說明。辨識 說明
作答指引:在興建石窟上,北方統治者有甚麼行動?
北方政權對興建石窟抱持 支持 / 反對 的態度。
石窟源自印度,是一種佛教建築形式。公元三世紀,石窟
藝術循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在西域鄰近的地區如敦煌發展。
魏期間,在君主的支持和人民渴望得到宗教信仰的慰藉下,石
窟藝術開始在中原地區發展起來。
II  石窟藝術的形式
石窟藝術主要由雕塑和壁畫兩大類組成,當中以石窟的彩
塑最為著名。
1. 雕塑
雕塑是石窟藝術的重要部分。信徒透過雕塑呈現心
目中佛陀和神明的形象,並以此作為崇拜的對象。常見的石
窟雕塑有佛陀、菩
1、保護佛陀的神明等。
石窟的雕塑以石像為主,但工匠會因應不同環境就地取
材。例如煌莫高窟的石質鬆散不宜雕琢,因此便改為製作
泥雕塑。
2. 壁畫
壁畫是石窟的裝飾,面積巨大,題材多取自佛經內
容,包括佛祖釋迦牟
尼的生平和各種神話故事。
資料 2.2 莫高窟九色鹿故事壁
1 指立志教化眾生的得道者。最為人熟悉的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簡稱「觀音」。
資料 2.1 莫高窟泥塑菩薩
48
III  石窟藝術的特色
1. 雕塑風格
早期石窟的雕塑仍保留
陀羅2藝術的寫實風
格,造型衣飾受古希臘印度藝術文化影響。後來,雕塑逐漸
受中原藝術文化影響,例如江南興起的「秀骨清象3」藝術風
格,便改變了雕塑呈現的人物造型。
體態:豐碩壯實
衣飾:穿上古希臘式披袍;部
分會像印度僧侶般袒露右肩
衣飾:穿上漢
服,遮蔽全身
外貌︰面容圓潤,仿照古
希臘太陽神的模樣塑造,
具有印歐人種的特徵
外貌︰面容清
瘦,具有漢人
的特徵
體態:修長

資料 2.3 雲岡石窟主佛半身像 
資料 2.4 龍門石窟結跏坐佛
(北魏文成帝時期) (北魏孝文帝遷都後)
2. 壁畫題材
石窟藝術引入中原後,匠人運用他們的創意
豐富了石窟藝術的內容。例如創造了新的佛教壁畫體裁「
變畫」,用於表達整部佛經內容。此外,石窟壁畫的題材
不再局限於佛教,增添不少如民間生活、神話傳說這些本土
元素。
資料 2.6 莫高窟馴馬圖(北周時期)
描繪當地百姓馴馬的情境
資料 2.5 莫高窟福田經變(局部)(北周時期)
2 當佛教傳入犍陀羅(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時,才開始出現佛像。這種融合了
臘和波斯藝術文化的風格稱為「犍陀羅藝術」。
3 風格起源於劉宋畫家陸探微,指把人物畫得清瘦文弱。
49
3
IV  石窟藝術與中外文化交流
經過南北朝的發展後,中國石窟藝術在隋、唐兩朝進入全
盛時期。石窟藝術的演進反映中國吸收和改良外來文化後,把
新文化流傳到其他國家的過程。
1. 吸收外來文化
石窟的開鑿技術和石窟藝術的傳入,豐富
中國建築、雕塑和繪畫藝術的內涵。古希臘、印度塑造人體
的寫實風格和手法,以及印度、犍陀羅的飛天藝術傳入中國
推動了中國的造像、繪畫和建築藝術發展。佛教故事和人物亦
逐漸為中華文化所吸收,成為本土藝術創作的素材。
曇曜五窟
雲岡石窟中「曇曜五窟」鑿了五尊佛
像,分別象徵北魏的五位皇帝:道武
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和文成
。據《魏書 釋老志》記載,匠人
在大佛的臉上和腳底嵌上黑石,來模
仿皇帝身上的黑痣。由此可見,中國
的造像技術確實受到寫實的風格和手
法影響。
 
雲岡石窟十六窟(局部) 據考古學家
考證,此窟的佛像象徵文成帝
 
資料 2.8 莫高窟飛天壁畫(西魏時期)(左)和泉州開元寺的飛天建築藝術(唐朝
時期)(右)
資料 2.7 山東出土觀音像
(北齊時期) 觀音成為
本土藝術創作的素材
飛天藝術
飛天源於印度,是指
在天上飛舞的神明。
飛天在印度犍陀羅
的佛教藝術創作中並
不常見,卻被中國
石窟藝術發揚光大,
成為中國石窟藝術的
一大特色。
50
雲岡石窟的藝術風格
資料一
雲岡石窟九窟(局部)(左)和十窟(局部)(右)
資料二
中國藝術受西方藝術風格影響,它的源頭可遠推至
古希臘,當中經過複雜的傳播途徑:始自波斯
經印度推展至西域諸國,再由犍陀羅西藏傳達
國。這種不同文化的交流為歷史上最有趣的現象,
而雲岡石窟便是這種現象的實證。
 
愛奧尼克式柱頭 古希臘建築
的傳統柱式之一
整理自梁思成《佛像的歷史》
1. 根據以上資料,雲岡石窟加入了甚麼藝術風格元素?試圈出適當的答案。辨識
雲岡石窟加入了 古羅馬 / 古希臘 / 古埃及 建築的傳統柱式。
2.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中國石窟藝術發展怎樣體現出外文化交流?試圈出和在橫線上
填上適當的答案。辨識 理解
中原匠人對外來文化抱持 開放 / 無視 / 否定 的態度,在石窟藝術上運用了
的藝術風格元素,令中國石窟藝術發展變得 單一 / 多元 化, 推動 / 阻礙 中國的造像、繪
畫和 藝術發展。
圖片分析
資料分析
51
3
兩次滅佛事件
文化交流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魏太武帝聽從大臣崔浩的建議禁毀佛教;周武以儒術治
國,亦曾下旨禁佛。這兩次「滅佛」事件反映佛教與道教、儒家思想的文化衝突,另一方面與建
造佛像寺廟耗費龐大,損害國家經濟有關。
雖然「滅佛」事件阻礙了當時石窟藝術的發展,但並未對已建成的石窟造成嚴重破壞。
2. 本土化
中原匠人在吸收外來文化之餘,也會在石窟藝術
加入本土的藝術風格,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例如以石窟壁畫
描繪傳統神話傳說和歷史事件。
資 料 2.9 莫高窟羽人
(左)和仙人(右)壁
(西魏時期) 以飛天
風格展示中國傳統神話
人物
3. 傳播至國外
吸收了印度的佛教藝術和建築風格後,中國
更把石窟藝術傳播到日本,擴闊中外文化交流的渠道。例如
雕塑家司馬達等
梁普通三年
522年把佛教藝術傳播至日本。他創
造出融合了中國、印度風格的塑像,成為日本佛教塑像藝術的
始創者。
資料 2.10 日本法隆寺五
重塔(左)和釋迦三尊像
(右) 佛教藝術經中國傳
入日本
52
士族的生活
士族
形成與發展︰
東漢以來,士族以家族名望和經
學知識世代相傳的優勢,世代擔
任朝中要職
東晉、南朝期間,士族權力膨
脹,主導了政治和社會發展
階級的特色與生活面貌:
崇尚清談玄學
家族利益為先
重視門第
講究外表儀容
漠視禮教傳統
生活奢侈
喜愛文藝創作
石窟藝術與中外文化交流
發展:
形式:雕塑、壁畫
特色:
雕塑風格:佛像的造型和衣着由犍
陀羅風格演變為江南風格
壁畫題材:創造經變畫的體裁;出
現本土題材
中外交流:
吸收外來文化
本土化
傳播至國外
石窟藝術
傳入與流行︰
公元三世紀開始經絲綢之路傳入
中原
在君主的支持和人民的渴望下,
石窟藝術在中原地區發展起來
53
3
士族的生活面貌
1. 以下哪項有關士族清談玄學的描述是正確的?
A. 君主的品德是清談的議題之一 B. 士族清談玄學是為了改善國運
C. 士族在清談時避談政治 D. 皇帝擔任清談的裁判 n
2. 士族對政治和婚姻有甚麼傾向?試在下列的方格內加上 4號。
政治取向
n 維護朝廷利益 n 維護家族利益
選擇婚姻對象
n 重門第多於才藝 n 重才藝多於門第
3. 以下哪項是士族漠視禮教的表現?
A. 迎娶胡族女子為妻 B. 為父母守喪期間喝酒
C. 出家成為僧侶 D. 剃除臉上的雜毛 n
4. 以下哪項有關士族的階級特色與生活面貌的描述是正確的?
A. 士族參政時以國家利益為先。
B. 士族接受與平民通婚。
C. 士族經常做出各種放縱的行為。
D. 士族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節儉。 n
石窟藝術與中外文化交流
1. 以下哪項是石窟藝術在北方流行的原因?
A. 吸引西域人士到中原觀光 B. 作為皇帝提煉仙丹的場地
C. 北朝皇帝銳意發展雕刻藝術 D. 善信眾多需要禮佛場地 n
2. 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 4號。
早期佛像特色
n 仿照古希臘太陽神形象塑造 n 具有漢人的特徵 n 穿胡服
本土化的佛像特色
n 體態纖瘦 n 袒露半身 n 披頭散髮
3. 以下哪項有關石窟藝術與中外文化交流的描述是正確的?
A. 吸收外來文化後,中原匠人便放棄本土的藝術風格。
B. 古埃及的飛天藝術傳入中國,推動了中國建築藝術發展。
C. 吸收佛教藝術後,中國把這些藝術文化傳播到東羅馬帝國
D. 中原匠人以石窟壁畫描繪傳統神話故事和歷史事件。 n
54
1
三國鼎立與
西晉統一
曹操統一北方
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形成三分天
下的局面
曹丕、劉備、孫權先後稱帝
魏國力最強,但蜀、吳分別佔據四川和江南地區,
令魏一時無法擊敗二國
蜀、吳衰落;司馬氏掌握魏大權,先後滅蜀、篡魏
建立西晉、滅吳
背景:晉武帝分封藩王和裁撤州郡兵,埋下禍根
結果:晉惠帝在位期間發生藩王混戰;晉懷帝繼位
後,內徙胡人起兵反晉,導致西晉滅亡
三國鼎立
形成
三國興亡
西晉速亡
東晉偏安與
南北朝
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北方士族代表王導支持下在建
康稱帝
淝水之戰:前秦苻堅統一北方,起兵伐東晉;東晉
軍在淝水擊敗前秦軍
晉室南渡
與南北對峙
南朝興替與衰落:宋、齊、梁、陳依次更替;政局
不穩,不斷發生內亂;侯景之亂重創南朝國力
北朝的分裂與統一:北魏統一北方,進行漢化;北
魏分裂成東魏、西魏,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北
周統一北方
南北朝政
局的發展
北方無法征服南方的原因:北方長期分裂,政治混
亂,漢胡矛盾嚴重;南方有長江為天然屏障
南方無法收復北方的原因:南方政局不穩;朝廷安
於偏處江南;缺乏騎兵
南北對峙
局面的形成
55
2
人口南遷對
江南地區
經濟發展的
貢獻
增加勞動力
帶來財富
提升生產技術
作用
農業方面:提升農耕技術;引入新農作物;興修水
手工業方面:發展紡織業、製瓷業、造紙業、冶鐵
商業方面:建康、江陵成為商業中心;發展對外貿
貢獻
戰亂持續
人口大幅減少
胡人內徙
漢人南遷
人口遷徙
背景
概況
五胡建國:西晉朝廷沒有把內徙胡人遷回原居地;
胡人起事,推翻西晉,在北方建立分裂政權
漢胡關係:漢胡衝突時有發生;北方漢人思念晉室
管治
推行漢化原因:孝文帝仰慕漢文化;爭取漢人支持
內容:
文化方面:大興文教;尊崇儒學
風俗方面:禁胡語;禁胡服;改漢姓;鼓勵漢胡
通婚
影響:促進民族融和;漢族重奪勢力;促進南北統
北方政局與
民族融和
北魏孝文
帝的漢化
措施
北方政局
56
3
士族
石窟藝術
士族以家族名望和經學知識世代相傳的優勢,世代
當官
士族權力逐漸膨脹,主導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發展
崇尚清談玄學 漠視禮教傳統
家族利益為先 生活奢侈
重視門第 喜愛文藝創作
講究外表儀容
傳入經過:公元三世紀開始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
流行原因:在君主的支持和人民的渴望下,石窟藝術
在中原地區發展起來
吸收外來文化:引入外來藝術風格和技巧;以佛教
故事和人物為本土創作素材
本土化:創造新的藝術形式
傳播到國外:傳播到日本
雕塑:呈現佛陀和神明的形象;以石像為主,部分
工匠就地取材製作泥雕塑
壁畫:取材自佛經內容
雕塑風格:造型和衣飾由犍陀羅的寫實風格演變為
江南的「秀骨清象」風格
壁畫題材:創造出新體裁「經變畫」;增添本土
元素
形成與
發展
階級的特
色與生活
面貌
傳入與
流行
中外交流
形式
特色
57
1. 資料一:劉宋時期的人口估算
劉宋時期總人口:約540
南遷人口:約90
摘錄自譚其驤《晉永嘉喪亂後之民族遷徙》
資料二:
(由東晉初起)二百多年時間,江南經濟有了空前的發展。江(蘇)、浙(江)的
太湖流域和浙東會稽江西的鄱陽湖流域,湖南洞庭湖流域,都變成東晉
朝的糧倉……從劉宋時代起,江南稻米的產量,已將壓倒北方。
整理自王仲《魏晉南北朝史》
(a) 根據資料一,劉宋時期的人口有甚麼特徵?試援引證據,支持你的看法。 2分)
作答指引:
i. 辨識並指出南遷人口的來源。
ii.
計算南遷人口佔劉宋時期總人口比率。
(b) 承上題,上述的特徵如何引致資料二「江南經濟有了空前的發展」的現象出現?試加以
解釋。 3分)
作答指引:
i. 指出資料一涉及的人口特徵。
ii.
資料一的人口特徵怎樣導致資料二「江南經濟有了空前的發展」的現象?這對經濟
發展帶來甚麼直接和間接影響?
資料一的人口特徵是指 。該項特徵直接為農業生產帶
。此外,南遷人口會把 帶到江南
推動江南農業、 發展。
58
(c) 江南經濟的發展怎樣影響東晉和南北朝的政局?試加以解釋。 3分)
作答指引:
i. 辨識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政局。
ii. 江南經濟發展怎樣鞏固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政局?
江南經濟發展鞏固了 的局面,因為
2. 資料一:東晉與十六國主要政權國祚表
政權 國祚 政權 國祚
東晉 公元317-420前秦 公元351-394
後趙 公元319-351後燕 公元384-407
前燕 公元337-370後秦 公元384-417
資料二:
北朝(包括十六國)民族問題極為複雜……北朝整個族(人口)不及人多,統
治者人(指建立北方政權的人部族,如前秦族)又不及被統治者人多,
以此極少數人統治極大多數不同種族的民族,將引起嚴重的問題。
整理自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a) 根據資料一,十六國主要政權的國祚有甚麼特點?試援引證據,支持你的說法。 3分)
作答指引:
i. 透過計算十六國主要政權國祚的平均值歸納這些政權國祚的特點。
ii. 透過比較平均值與東晉的國祚反映十六國主要政權國祚的特點。
59
(b) 根據資料二,為甚麼十六國主要政權的國祚會出現上述特點?試加以解釋。 3分)
作答指引:
i. 指出資料一所指的國祚特點。
ii. 資料二反映十六國有甚麼內部問題?這些問題怎樣影響國祚?
資料一所指的國祚特點是 。不同種族的民族跟十六國主要政權
的統治者 。十六國期間,北方戰亂
不休,被統治的人 。北方政權更替
頻繁,因此十六國主要政權的國祚亦普遍
(c)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措施怎樣應對資料二提出的問題?試加以說明。 3分)
作答指引:
i. 指出資料二涉及的問題。
ii. 援引孝文帝的漢化措施,說明這些措施如何解決資料二涉及的問題。
資料二所指的問題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孝文帝
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措施,其中包括 。這項措施的目的
。在孝文帝的努力下,
60
亂世奸雄
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年),曹魏的奠基者,是宦官曹騰
養孫。
曹操早年參與平定黃巾之亂,並討伐擅自廢漢少帝
。後來,曹操迎接漢獻帝到根據地許昌,實行「天子
以令諸侯」的策略,勢力逐漸壯大起來;曹操更於官渡
戰打敗袁紹,統一北方。可是,他在赤壁之戰敗於孫、
聯軍,錯失了統一全國的機會。赤壁之戰後,曹操先後當
上魏公、魏王,奠下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重建了北方的社會秩序,恢復農業生產,令北方人民
的生活得到保障。不過,曹操多次屠城、坑殺降兵,又誅
殺異己,因而被後世指責殘暴不仁。
你認為曹操是平定亂世的英雄嗎?  
曹操雕像
由奴隸當上皇帝的胡人
石勒(公元274-333年),羯族人,後趙的開國皇帝。
石勒族部落領之子。早年因饑荒在中原到處流徙。
當時,人受官府壓迫,不少更被抓捕賣給地方豪
強。石勒亦不例外,一度淪為奴隸。劉淵自稱漢王後,
勒響應的號召反石勒多次擊敗西晉軍隊,加速西
晉滅亡。西晉滅亡後,石勒在北方建立後趙政權,統一
河西、遼東以外的北方地區。
石勒雖然不識字,但愛好文化,經常命令部下讀史書給
他聽。此外,石勒優待士人,鼓勵農業生產,興辦官學,
北方人民在他的管治下獲得短暫安定。
你認為石勒反晉是出於對漢人的仇恨,還是「官逼民反」的結果?
61
臨危不亂的宰相
謝安
謝安(公元320-385年),世家大族陳郡謝氏的成員,東晉的宰相。
謝安早年無意當官,留在家鄉過着隱居生活。直到弟弟謝萬被廢為
平民後,謝安才為家族利益官。晉簡文帝逝世後,桓溫
意謀朝篡位,但在謝安努力阻止下未能成功
與此同時,前秦統一北方後,有意南侵。謝安委任侄子謝玄練兵,
建立了精銳的軍隊前秦君主苻堅派遣八十多萬大軍南征時,謝安
在朝臣、大將面前表現鎮定,藉此安定人心。最終,東晉取得淝水
之戰的勝利。
你認為謝安臨危不亂的態度是東晉在淝水之戰取勝的關鍵嗎
 
謝安畫像(意想圖)
北魏漢化的奠基者
馮太后
馮太后(公元441-490年),人,北燕皇室氏的後代,魏獻
文帝、孝文帝時期代替君主處理政事的太后。
馮太后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文成帝逝世後,先後在獻文帝
孝文帝年幼時代替君主處理政事馮太后推行了多項重要改革,
加速了北魏由遊牧國家轉型為農業國家,為日後孝文化奠下
基礎。
馮太后為人多疑,不時誅殺異己,更被指毒殺獻文帝。此外,她
與多名大臣關係親密,更給予這些大臣高官厚祿。因此,後世對
馮太后的私德批評不少。
你認為馮太后施政怎樣為孝文帝漢化奠下基礎?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還有許
多對時代產生了深遠影響的
人物。同學可掃描右側的二
維碼,以認識更多相關人物
生平和功過得失。
62
三國兩晉南北朝
滿天神佛
道教、佛教的盛行
魏晉南北朝中國道教、佛教的發展期。道教的教義、儀式,以及各種修行、煉丹方法在平民和士
族間廣泛流播。佛教隨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西域高僧來傳教,翻譯經書,促進中國佛教的發展。
在君主的推崇下,佛教深受南北朝的士人和百姓歡迎。佛教藝術如佛像、壁畫逐漸在中國流行。
 
道教茅山派宗師陶弘景畫像(意想圖)  
元始天尊像 東晉開
始成為道教的主神
 
南京千佛崖石窟佛像
開鑿於南齊時期
圓周率計算的突破
曹魏時期的劉徽劉宋時期的祖沖之都是傑出的數學家劉徽為數學名著《九章算經》作注,又
推算出圓周率為3.1416祖沖之劉徽的基礎上推算出圓周率介乎於3.1415926 3.1415927之間,
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直到八百多年後才有阿拉伯的數學家計算出更精確的圓周率。
 
劉徽以割圓術計算圓周率  
祖沖之像
63
製圖有法,山水有據
地理學的進
西晉官員秀提出了「製圖六體」,包括地圖須指明比例、方向、描述地形高低等六項原則,
成為後世繪製地圖的準則,如唐朝賈繪製《海內華夷圖》時,便深受「製圖六體」影響。
北魏學者道元考察了全國的重要河流,寫成《水經注》,詳細記錄了河流、郡縣的變遷,以
及各地的風土人情,成為後世研究古代地理和社會狀況的珍貴資料。
 
《水經注》書影
外科、針灸療法的發展
三國時期的「神醫」華佗是中國歷史上首位使用麻醉藥和替病人進行外科手術的醫師,也是中
醫外科的鼻祖。西晉學者皇甫謐撰寫成《針灸甲乙經》,詳細列明穴位針灸的方法和作用,對
針灸療法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 
華佗畫像(意想圖)  
針灸
同學可以掃瞄右側的二維
碼,以更全面地認識三國兩
晉南北朝時期在不同範疇上
取得的傑出成就。
64
你知道誰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宦官皇帝嗎?
他就是曹操的祖父曹騰曹騰是曹操父親曹嵩
養父。魏明帝繼位後,追封曹騰魏高祖,令曹騰
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獲追封為皇帝的宦官。
你知道哪位皇帝曾多次出家為僧嗎?
他就是梁朝開國皇帝梁武帝梁武帝晚年信
佛,曾四次出家為僧。每次梁武帝出家,朝
臣都會出巨款為贖身還俗,結果四次都沒有
成功出家,卻白白地浪費了大量金錢。
梁武帝
皇上再出家,我
就要行乞了!
你知道劉淵憑甚麼自稱為漢朝繼承人嗎?
就憑他可能是漢朝皇室的後代!在和親政策
下,匈奴單于迎娶漢朝宗室為妻,他們的後
代自然有漢朝皇室血統。劉淵的家族因此
改姓「」。劉淵自稱漢王時,還歌頌多次
北伐匈奴漢武帝,可見他是多麼投入「
室後代」的角色。
劉邦
想不到和
親會弄出
個匈奴繼
承人!
你知道在北魏當上皇帝的母親會有甚麼後果嗎?
假如你是北魏皇帝的妃子,當你的夫君逝世,兒子
登上皇位,你就要到黃泉陪伴夫君了!北魏為了防
止后妃、外戚把持朝政,實行「子貴母死」制度,
在新皇帝登位後處死他的母親。這個制度到宣武帝
時才被廢除。
為母后着想,
我該不該爭奪
皇位呢?
65
漢胡關係辯一辯
一、簡介
三國、兩晉時期,漢胡關係影響着北方政局,無法
處理好漢胡關係的政權如西晉便因胡人起事而覆亡。對
於如何處理漢胡關係,有識之士提出不少建議,著名的
有西晉江統發表的《徙戎論》。北魏孝文帝漢化雖然促
進民族融和,卻導致北魏分裂,因此歷史學家對北魏
否推行漢化持不同意見。
同學試就與漢胡關係相關的議題進行辯論,並在辯
論後整理正反雙方論點,製作報告。
二、指引
賽前準備
同學分成4人一組,分別擔任主辯、第一副辯、第二副辯和結辯。
每組選擇以下其中一個辯題的正方或反方,各組所選辯題不可重複。
辯題一:徙戎是西晉阻止胡人起事的最有效方法
辯題二:漢胡矛盾是胡人推翻西晉的主要原因
辯題三:孝文帝漢化對鮮卑族利多於弊
比賽流程
首先,雙方主辯發言三分鐘,由正方先發言;然後雙方副辯輪流發言一分三十秒,由正方先發
言;最後雙方結辯以三分鐘作總結,由反方先作總結。
賽後檢討
其他同學須就正反雙方的表現評分,決定辯論比賽的勝負。
正反雙方整理己方和對方的論點,然後把報告呈交給老師。
三、反思
1. 在這次辯論中,己方屬於哪方立場?
2. 你認為己方在辯論過程中提出的哪個論點最具說服力?試加以說明。
3. 對方有沒有提出足以令你改變立場的論點?如有,試指出一項。

北齊徐顯秀墓漢人畫像
北魏鮮卑武士俑
68
隋唐的統一、發展與開放的社會
第四章
隋朝的統一與開皇之治
隋文帝建立隋朝,結束了長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令中國回復統一。隋文帝盡力治
理國家,改革政治制度,推行令國家富裕、有利民眾的經濟措施,致使隋朝國勢
繁盛,史稱「開皇之治」。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與作用
隋朝發展各項基礎建設,當中大運河貫通全國南北兩地,令物資運送暢通無阻,
而且對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也為其後
的唐朝盛世奠下基礎。
唐朝的建國與貞觀之治
末民變四起,地方群雄互相攻伐,當中李淵取代室建立唐朝,掃平地方群
雄,統一全國。繼位的唐太宗改革制度,注重官吏政績,並且開拓疆土,促使唐
踏入盛世,史稱「貞觀之治」。到唐玄宗即位後致力改革弊政,令社會繁榮,
百姓生活安穩,將唐朝國勢推至頂峯。
安史之亂與唐的衰亡
唐玄宗晚年沉迷享樂,荒廢政事,令內政腐敗,加上胡將勢力日大,結果導致
安史之亂」爆發,令唐朝由盛轉衰。其後,更陷入了藩鎮割據、宦官弄權、朋
黨相爭、邊族入侵等中衰亂局。唐末民變爆發,中央無力制止,政權最終被篡
奪,結束了唐朝的統治。
開放的唐朝社會
唐朝是強盛的朝代,也是開放的社會。唐朝皇族擁有胡人血統,沿襲了北朝的文
化習俗。胡風的注入促使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並有助唐朝保持和其他國家的交
流。從唐朝婦女的生活、僧人玄奘西行求經、唐朝對外貿易與交通三方面,可
示開放的唐朝社會面貌。
概 言
69
知識層面
認識隋朝統一的概況和意義
探討開皇之治的措施的作用與影響
認識隋朝大運河對促進交流與統一的作用
認識隋朝的速亡與唐朝的建國
探討貞觀之治在制度、用人及對外關係的治績與影響
探討武后施政的特色、開元之治的治績與影響 延伸
探討安史之亂的始末、唐中葉後的政局(藩鎮割據、宦
禍、黨爭、民變)與唐的衰亡
從社會、文化、經濟角度探討開放的唐朝社會
選修選修
品德層面
從隋文帝的身上學習勤勞和儉樸的美德
從隋煬帝的施政反思暴政為人民帶來的苦難
從唐太宗能接納臣下的批評學習多聽取別人的意見
從唐玄宗晚年施政的缺失學會居安應思危的重要性
從玄奘西行取經面對困境的態度學習堅毅的精神
選修選修
技能層面
透過探究式練習掌握分析、綜合、評論等的技能
掌握閱讀地圖和圖片的技巧
培養自學能力,訓練資料搜集和篩選資料的技能
掌握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不同評價
掌握辯論比賽應注意的事項
延伸
70
公元
581
公元
618
公元
907
唐朝隋朝
隋朝
公元
581-618
公元581
楊堅逼北周靜帝退位,北周滅亡;
楊堅建隋朝,是為隋文帝
公元589
隋滅陳,統一中國,開創開皇之治
公元605-610
隋煬帝先後開鑿多條運河,如通濟渠、
永濟渠
公元618
隋煬帝於兵變中被殺;李淵逼隋恭帝退位,隋朝滅亡
唐朝
公元
618-907年
公元618
李淵建唐朝,是為唐高祖
公元626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繼位,開創貞觀之治
公元627
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經
公元690
武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
71
公元
581
公元
618
公元
907
唐朝隋朝
唐朝
公元
618-907
公元705-710
武后退位,唐中宗重登帝位,武周亡
公元712
唐玄宗繼位,開創開元之治
公元755
安祿山引發安史之亂,唐玄宗逃亡避禍;
唐肅繼位
公元763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陷入藩鎮割據
的局面
公元808-846
牛、李兩黨爭鬥不斷,互相排擠;
唐文宗被宦官控制,宦禍日益嚴重
公元859-884
民變四起;黃巢起事,攻陷長安
公元907
朱溫逼唐哀帝退位,唐朝滅亡
72
1
從圖中所示,中國在隋朝建立之前出
現怎樣的政治局面?你認為隋朝的建
立,具有哪些歷史意義?(提示:政
治、民生、民族、文化)
戰亂令人民不得溫飽,人口
逃亡導致戶籍混亂,國家稅
收大減。你認為執政者應該
推行哪些改革措施呢?
73
1
南北朝 五代十國
 隋朝的統一
西晉滅亡後,中國長期處於南北分裂的局面,直到楊堅
篡北周,建立隋朝,繼而南下滅,結束了南北分裂時期,全
國才重現統一的局面。
I 隋文帝統一南北概況
北周末年,楊堅以外戚身分控制了北周的軍政
大權1
開皇元年
581年,楊堅篡北周自立為帝,以
為國號,改年號為「開皇」,是為隋文帝,建都於
大興2
南方陳朝君主陳後主荒怠政事,對隋軍沒有作出任何
防範措施。
開皇八年
588年,隋文帝派遣次子楊廣率領大軍
江進攻陳朝
開皇九年
589年,隋軍攻陷首都建康3,陳後主
俘,陳朝滅亡。至此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國回復統
陳後主是如何面對隋軍的追捕?
當隋軍攻入陳的首都建康後,陳後主驚慌失措,逃到後宮的枯井裏
躲起來。不久,隋軍士兵來到發覺井裏有人聲,於是用繩子拉上
來,才發現陳後主與他的兩位妃嬪緊抱在一起。隋軍看到這情況都
不禁大笑起來!
整理自李延壽《南史》、 姚思廉《陳書》
假如你是一國之君,在敵軍攻陷
國家時,你會選擇如何面對?
v 古胭脂井 因井內沾上陳後
主妃嬪的胭脂而得名
1 楊堅的女兒是北周宣帝的皇后,宣帝死後,兒子靜帝繼位,楊堅便以外祖父的身分輔
政,最後消滅北周宗室,獨掌大權。
2 今陝西 西安市。
3 今江蘇 南京市。
隋朝是怎樣統一南北的?統一帶來甚麼意義?
v 資料 1 隋大興城復原圖(局部)
v 資料 2 隋朝水軍戰艦復原模型
7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II  南北回復統一的意義
1.
結束分裂,奠定盛世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中國數百年分裂
割據和動盪不安的狀態,重建了國家的大一統局面,奠定了
唐時期的盛世基礎
2. 民族融和,社會開放
隋朝統一南北,境內各族人民得以
自由交往,無論文化生活習慣都逐漸融合,與其後的唐朝
被視為在中國歷史上比較開放的朝代。
v 資料 3 隋朝女子服飾 服飾上吸收了胡服的特色,多穿小袖高腰長裙
知道隋朝版圖四面
的疆界嗎
重點小提示
留意隋朝在統一後
疆界的伸展情況
認識隋朝首都大興
的位置
v 資料 4 隋朝疆域圖 (公元612年)
75
1
南北朝 五代十國
 開皇之治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鑒於南北朝時期政治腐敗、世家大
族生活腐化,在他執政二十多年間,推行了不少改革措施,
社會呈現了一片繁榮局面,史稱「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性格特質
資料一
隋文帝每天一早上朝,直至太陽西斜時才完結。與大臣討論政
務,有時忙得連午膳的時間也沒有,就讓隨身侍衞送飯來吃。
整理自吳兢
《貞觀政要》
資料二
隋文帝日常生活儉樸,每餐只吃一種肉
而宮室的布置全用布幔、布帳。
隋文帝禁止官員在奏章上寫上華美、浮誇
的言辭。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1. 根據以上資料,隋文帝的性格特質是怎樣的?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4號。(可選多於一
項)判斷
n 浮誇 n
勤勞 n
荒怠
n 儉樸 n
嚴謹 n
苟且
2. 承上題,你認為隋文帝的性格特質對治國有甚麼幫助?試加以說明。分析 闡釋
作答指引:可從經濟、民生、吏治其中一方面來說明
由於隋文帝具有 的性格,因此,
資料分析
朕最討厭朝臣在奏
章上寫上虛浮、奉
承的文辭,這不是
實幹的臣子!
隋文帝的措施如何解決國家所面對
的問題?它帶來甚麼作用和影響?
v 資料 5 像( 圖 )
76
南北朝 五代十國
過於節儉是美德嗎﹖
隋文帝身為皇帝而仍能保持儉樸的生活,常為人所讚頌。但是,他在
天下大旱時仍不肯開啟糧倉賑濟災民,這種過於節儉的性格被批評為
「刻薄」。你是如何理解隋文帝的為人?
I 開皇之治的背景
  鑒於國家分裂己久,民生困苦,所以隋文帝自統一天下
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的同時,又要
能夠紓解民困,穩定民生。因此,為了解決管治所面對的各種
問題,隋文帝推行了以下一系列社會經濟方面的措施。
II  開皇之治的措施
1. 重整戶籍
i. 核點戶口
由於自南北朝以來戰亂頻生,百姓離
開家園以逃避戰火,造成戶籍混亂;加上逃稅
瞞戶籍情況嚴重,導致國家稅收不穩定。於是,
文帝採用了宰相
的建議,下令在全國各州縣進
行戶口調查,稱為「
貌閱」,重新核點戶口,
結果大量增加了國家的戶籍。
ii. 管理戶口
此外,又透過推行「輸籍法」,把大
原來依附地方豪強士族手中的農民戶口收歸朝廷
管理,防止虛報、逃稅、逃役,以增加國家賦稅收
、擴大力役的來源。
大索貌閱
重新核對戶籍簿上登記人的年齡、外表、樣貌,以判定戶口的真假;並檢查
每個家庭有沒有在戶籍上存有隱瞞、虛報年齡等欺詐行為。
輸籍法
由朝廷制定劃分戶籍等級的標準後,地方上的縣令每年派人到各地區按照戶
籍等級的高低來徵調賦稅、力役。
v 資料 6 隋朝錢幣 這些錢幣稱為「開皇
五銖」
77
1
南北朝 五代十國
2. 授予田地
初經歷南北朝戰亂,民生困苦。為了促進國
家的農業生產,制止土地集中在地方豪強手中,隋文帝繼承
魏的「均田制」,向百姓按丁口授予田地,使人民有田可耕
此外,他又把荒地盡量分配予農民耕種,令原來流徙人口
得以固定下來,保障百姓的生計;並寬減租稅力役,減輕人
民負擔。
隋朝的均田措施
隋朝的均田制禁止土地私自買賣,由朝廷向每一名成年男丁授予永業
田(可永久擁有)二十畝口分田八十畝(死後歸還政府)婦女則
獲授予口分田四十畝。
3. 設置倉窖
隋朝首都大興位於關中4地區,關中糧食短缺
須依賴從江南地區運送糧食。因此,隋文帝在黃河中游沿岸大
量設置倉窖儲存穀糧;倉窖分官倉義倉兩類。
性質 功用
官倉 屬於中央的大型糧倉,儲糧以保障首都和關中地區糧食
的穩定
義倉 設置在民間各地的公共糧倉,儲存人民捐獻的糧食,在
饑荒時作救濟用途
黎陽倉遺址
黎陽倉是隋朝著名的官倉。據2012年進行的考古發掘:
黎陽倉四周近正方形,總面積約78800平方米(約等於7
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在倉城北部發現一處漕運溝渠遺
跡;已探明的倉窖有84座,皆為圓形,口徑大小不一;
總儲藏量約3360萬斤,可供8萬人吃1年。從窖內底部殘
存的糧食檢測分析,儲存的糧食應屬粟、黍類穀物。
v
黎陽倉遺址發掘現場
4 今陝西中部、秦嶺北部;因位處「四關(潼關、武關、大散關、蕭關)之中」,所以
稱為關中。
向百姓授田後,對國家的收
入有甚麼幫助?
為甚麼官倉大多設於黃河的
兩岸?
隋文帝所推行的各種措施
怎樣解決管治上所面對的各
種問題?試與同學討論。
78
南北朝 五代十國
II  開皇之治對國家發展的作用與影響
開皇之治」所推行的各種社會與經濟措施,有效地解決
南北朝長期分裂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為國家發展帶來重要的
作用和影響。
1. 經濟富庶
i. 節省國家開支
隋文帝生活崇尚儉樸,反對奢華,又裁減大
量閒散官吏以及地方組織,大大節省了朝廷的開支。
ii. 增加國家收益
開墾田地大幅增加可供耕作的田地面積,促
進農業生產,增加國家賦稅收益。此外,重整戶籍令應課稅的
戶數增多,國家稅收也同時增加,並掃除百姓過往隱瞞戶籍的
問題。
iii. 減輕百姓負擔
隋文帝多次頒令減輕百姓應付的稅項和力
役,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iv. 改善貧富不均
隋文帝推行均田制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而
且有助制止地方上豪強士族壟斷土地的擁有權,改善了人民貧
富不均的現象。
v. 穩定糧食供應
朝廷設置大量倉窖有助確保糧食供應穩定
有利民生的發展。
2. 人口急增
隋文帝推行各種經濟措施,發揮了開源
的作用,隋朝的經濟日趨富庶,百姓生活明顯得到改善,在
開皇年間人口的數目急劇增加5
3. 國家繁盛
隋朝在開皇年間重建了國家的統一局面,對內
政治清明、社會穩定、民生安穩;對外則邊境平定、外患不
生,國家進入了輝煌盛世的時期。
v 資料 7 坐部伎樂俑 反映了當
時社會穩定,重視藝術的欣賞
5 根據《文獻通考》記載,隋朝人口由開皇元年約九百多萬人,急增至開皇十七年的
四千多萬人。
杜佑《通典》「含
嘉倉、洛口倉…
儲米粟多者千萬石
少者不減數百萬石
天下義倉,又皆充滿。
京都及并州庫,布帛各
數千萬。……魏、晉以
降之未有。」
語譯:隋朝各大型倉窖儲
存的糧食多的有千萬石(古
代容積單位),少的都有幾
百萬石。民間糧倉都堆滿了
糧食;還有各種衣物布料數
千萬匹,這樣的盛況是魏晉
以來第一次。)
傅樂成《隋唐五代
史》「總計隋的盛世,
前後不過二十餘年,
但在此短暫的時間內,
其政治及建設的各項
成就,卻極有光輝。
79
1
開皇之治
隋的統一
背景
以富國為首要目標
解決管治所面對的各種問題
措施
重整戶籍:透過重新整理戶籍,以
增加國家賦稅收入
授予田地:實行均田制,向百姓按
丁口授予田地,使人民有田可耕
設置倉窖:廣泛設置官倉和義倉以
儲存穀糧,穩定糧食供應
影響
經濟富庶
人口急增
國家繁盛
建國
楊堅以外戚身分執政,控制北周軍
政大權
公元581年,楊堅篡北周自立為
帝,建立隋朝
統一
過程
公元588年,隋文帝派兵南下滅陳,
589年統一全國
意義
結束分裂,奠定盛世
民族融和,開放社會
80
1. 試按時序排列出以下事件的先後次序,在方格內填上代表的英文字母
A. 楊廣率隋軍攻打陳朝
B. 公元589年,隋朝統一全國。
C. 楊堅以外戚身分輔助北周皇帝。
D. 隋朝建國。
n
n n n
2. 試在橫線上填上隋朝統一南北的兩項歷史意義。
(a) 分裂、動盪的局面。
(b) 建立民族 的社會。
3. 以下哪項有關「開皇之治」的描述是正確的?
A. 首要目標是鎮壓地方叛亂 B. 改變南北朝政治腐敗的局面
C. 首創均田制 D. 容許地方豪強隱藏戶口 n
4. 試把「開皇之治」的措施與目的用直線連結起來。
措施 目的
大索貌閱 穩定糧食供應,饑荒時救濟災民
輸籍法 防止逃稅和隱瞞戶口
行均田制 使人民有田可耕
設置倉窖 合理地分配人民的賦役負擔
5. 以下哪項不是「開皇之治」的影響?
A. 穩定糧食供給 B. 導致貧富懸殊
C. 改善國家經濟 D. 制止土地集中在地方豪強手中 n
81
2
2
假如你是隋文帝,你會進行
哪種建設以解決這個問題?
假如你是隋煬帝,你會
進行甚麼建設以解決
些問題?
當地方上出現饑荒時,如何確
保百姓仍有足夠的糧食呢?
隋文帝
1. 要加強中央對南方地區的管治
應怎樣做?
2. 打仗前可以怎樣將軍需物資
迅速運往前線?
隋煬
82
南北朝 五代十國
 大運河的開通
隋朝雖然只是維持了三十多年,但隋文帝和繼任的
當政期間,分別進行了多項重要建設。
重要建設 所產生作用
營建大興、洛陽兩都 政治作用:
兩都成為國家政治、經濟中心
有助監察東北方邊境和南方地區
開闢馳道 交通作用:
作為征討高麗的交通要道,方便軍隊和物資的輸送
開鑿運河 運輸作用:
連貫各地的交通,促進南北物產運輸暢行無阻
設置倉窖 儲存作用:
確保糧食供應,並在饑荒時作救濟用途
修建長城 軍事作用:
防止北方邊疆民族入侵,保衞關
中地區的安全
隋朝各項重要建設中,以開通大運河對當朝以至後世最
為重要。運河一般指人工開鑿出來能夠航行的河流,可算是
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
I 開鑿大運河的原因
1. 確保糧食供應
隋朝首都位處關中地區,但該處地方狹
小,加上沒有大型水利設施,糧食產量不足以供應首都的需
要。因此,朝廷有需要開鑿運河,將物產豐富的江南地區的糧
食,以及儲存在倉窖的穀物,透過水路運輸運送至首都,保障
糧食供應穩定。
2. 加強對南方控制
隋朝建立後,經濟重心已移向江南
,但政治和軍事重心卻仍在北方。為了有助中央控制南方地
區,加強中央集權,有需要把南方和北方聯繫起來。可是,
的江河大多是從西往東橫向的走向,造成南北縱向往來的不
便,因此有必要開展溝通南北的運河大工程。
開通大運河對促進南北交流與統一產生甚麼作用?

資料 1  隋朝長城遺址
修建運河非常耗費國力,
所以前朝皇帝都沒有大規
模地開挖過。為甚麼隋朝
皇帝要修建大運河呢?
83
2
南北朝 五代十國
3. 加快軍事物資運送
鑒於高麗1為隋朝的一大邊患,隋煬帝
計劃大舉東征高麗以展示國威。為了能讓南方的物資盡快運往
北方,保證北方戰時物資的充足,所以有需要開鑿運河。
 
資料 2 隋煬帝畫像(意想圖)   
資料 3 隋朝的雙體船模型
II  開鑿大運河的概況
隋朝在隋文帝、隋煬帝期間,先後開鑿了廣通渠山陽
通濟渠永濟渠江南河五條大運河。運河建成後,以
東都洛陽為中心,西沿廣通渠到達大興城,北由永濟渠到達
涿
,南經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河到達江都、餘杭,全長約
二千多公里。
大運河的世界之最
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線最長的人工河,直到現在仍在使用,
埃及的蘇彝士運河(1869年建成、全長163公里)長十多倍;比
拿馬運河(1914年建成、全長82公里)長二十多倍。2014年,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把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嗎?

世界文化遺產標誌
1 又稱高麗王朝,是朝鮮半島國家之一。
你認為軍事物資透過運河運
送,比較以往的陸路運送
有甚麼好處 ?
8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隋朝大運河開鑿概況
3. 通濟渠 渠道連接
河與淮河,縮短了南北水
路的運輸線。
4. 山陽瀆 (又稱
渠道從山陽(今蘇淮
縣)至江都,再度疏通加
寬而修成。隋煬帝曾多次
經此運河乘坐龍舟往返於
洛陽和揚州之間。
5. 江南河
把舊河道加
深加寬,貫通京口(今
蘇鎮江市)至餘杭,使得
水道可以通行龍舟。
1. 廣通渠 渠道引導渭河經大興城東至
潼關(今西潼關),以改善河水氾濫
情況和方便運送糧食。
2. 永濟渠 渠道南可達黃河,北可通涿郡
(今北京市郊),是運輸軍需糧餉的主要交
通幹線,有助對北方用兵。
運河是如何溝通南北的?
運河和倉窖在運送糧食上有甚麼關係?
重點小提示
留意五大運河與主要河流的位置
了解運河打破了河流從西流向東的阻礙
留意倉窖的位置與運河運送糧食往首都的關係
 
資料 4 隋朝大運河略圖公元 612 年)
教學重點
85
2
南北朝 五代十國

資料 5  隋煬帝巡遊江都意想圖 隋煬帝乘龍舟經運河前往江都,出巡船隊長達二百餘
里,動用了大量民伕拉動龍舟,沿途居民須獻上珍寶、美食,耗費巨大
螢火蟲竟然比黃金更貴重?
隋煬帝曾多次乘龍舟沿運河往江南巡遊,
他還想出新奇玩意:下令當地官員在晚
上要用螢火蟲照亮沿河的兩岸,以增加趣
味。於是,地方官府強迫百姓繳納一定數
目的螢火蟲。一時間,江南運河地區兩岸
的螢火蟲被捕捉一空。在黑市上,竟然出
現一隻螢火蟲的價格,比較同等重量的黃
金還要昂貴的畸形現象。
整理自魏徵《隋書•煬帝紀》
資料 6  大運河今貌(杭州段)
經過後世疏通和整理,經歷了
一千多年的大運河至今仍在使用
統治者一時的想法或純粹
個人的喜好,就足以為眾
多百姓帶來沉重的苦難!
86
南北朝 五代十國
III  大運河的作用
隋朝的五條大運河相繼開通後,對促進南北交流與統一產
生了重要作用。
大運河的作用
1. 便利南北交通
運河開通以後,以洛陽為中心,北達華北平原、西通關中盆地,南
至太湖流域,東抵淮海,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
水系聯繫起來,大大縮短水路交通的距離,加強南北交通的聯繫。
2. 促進南北經濟發展
運河的開通促使南北
物產的互通,有了暢
通的渠道,有利雙方
貿易的進行,促進
北經濟的發展。同時
利用大運河的河道可
方便灌溉,有利於
的生產,對經濟發
展產生很大的作用。
3. 鞏固全國統一
運河開通以後,既
加強了中央對全國
地區的控制有利
集權中央;同時也
打破了南北地區的
,有助國家政
令在各地流通,
鞏固全國的統一發
揮重要的作用。
4.
促進南北文化交流
運河的開通促使不少北方知識分子遷往南方定居,進而將中原文化
進南方。這有助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資料 7北方知識分子將
文化帶進南方意想圖
87
2
南北朝 五代十國
隋朝應開鑿大運河
 資料一 
隋煬帝下令必須在半年內完成開鑿通濟渠結果百餘萬民工在監工
嚴厲催逼下日夜不停趕工,不足半年就完成全部工程。但在鑿渠和
造船過程中,大量民工在奴役下喪命,搬運屍體的車不停地來回。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隋紀》
 資料二 
皮日休《汴便河懷古》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語譯:人人都說隋朝亡國是因為修造這條河,但是到現在百姓仍倚賴此河進
行南北交通往來。如果隋煬帝沒有乘龍舟巡遊江南的享樂之事,他開通大運河的
功績是可以與治水的大禹相提並論的。)
(註:汴河通濟渠皮日休是晚詩人,當時晚的動亂局勢與末的情況相
似。詩人在詩中從反面駁斥隋朝亡國是開鑿大運河所引致的傳統觀點,重新從歷
史的角度對隋煬帝開運河的功過進行了評價。)
1. 根據資料一,你認為隋朝百姓面對這種高壓統治會產生甚麼態度?試在適當的方格加上
4號。 辨識
n 無可奈何 n 欣然接受 n 仇恨不滿
2. 根據資料二,詩人為甚麼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給予正面評價? 理解
因為詩人看到運河對
3. 參考以上資料,你贊同隋朝應開鑿大運河嗎?試加以闡述。 判斷 表達意見
作答指引:先確定自己的立場,從隋朝的百姓,還是從後世的得益方面作主要考慮。
贊同/反對 隋朝開鑿大運河,因為
價值反思
資料分析
以論據支持自己的立場
當同學遇到具爭議性的論題,應該先整體考慮正反兩面的理據,然後作出取捨和
判斷,選取立埸:贊成或否定論題。當選定立場後,便要清楚列出有關的論據來
支持自己的立場與論點。
有人認為「開鑿大運河促使
隋朝走向速亡」。你是否同
意這個看法?試與同學討論。
88
隋朝的建設
營建兩都
大興和洛陽;有助監察東北方邊
境和南方地區
開闢馳道
方便軍隊和物資的運送
開鑿運河
連貫四方交通,有利物資暢通地運輸
設置倉窖
確保糧食供應,並作饑荒時救濟
修建長城
防範北方邊族入侵
隋朝大運河
廣通渠
連接大興和潼關
通濟渠
連接黃河和淮河
山陽瀆
連接淮河和長江
江南河
連接長江和錢塘江
永濟渠
連接黃河和涿郡
便利南北交通:縮短水路交通
距離,加強南北交通聯繫
促進南北經濟發展:促使南北
物產交流,有利貿易進行;
減少水患,有利農業生產
促進南北文化交流:將中原文
化帶進南方,有助兩地的文
化交流
鞏固全國統一:加強中央對全
國地區控制,鞏固國家統一
確保糧食供應:將糧食運送至
首都,保障糧食供應穩定
加強對南方控制:經濟重心南
移,要把南方和北方聯繫
加快軍事物資運送:南方物資
可盡快運往北方,保證戰時
物資充足
89
2
1. 以下哪一項不是隋朝的建設?
A. 營建兩都 B. 開闢馳道
C. 建造天壇 D. 修建長城 n
2. 以下哪項是隋朝開鑿運河的主要原因?
A. 提高皇帝的名聲
B. 方便隋文帝南巡
C. 把江南地區的物產運送到首都
D. 向高麗炫耀國力 n
3. 以下哪項是永濟渠發揮的作用?
A. 支援攻打高麗的戰事
B. 縮短江南到中原的運輸線
C. 運送糧食到首都大興
D. 促進關中農業發展 n
4. 請在橫線上填上正確的答案。
由於中國的江河大多是東西 的流動,開通南北直向的運河便能
南北地區的阻隔,有助鞏固
5. 試圈出正確的答案。
(a) 運河的開通, 延長 / 縮短 了水路交通的距離,促進兩地交通的聯繫。
(b) 運河的開通促使 東西 / 南北 物產的互通,有利雙方 貿易 / 資訊 的進行。
90
3
唐朝常被稱為盛世,那
麼國家的盛世應具備哪
些特徵?試在圖中空白
的木柱上,寫上你認為
還應包括的其他元素。
唐朝出現了不少賢
相和能臣,這與唐
朝君主開創盛世有
甚麼關係?
房玄齡
善於謀略
魏徵
直言敢諫
狄仁傑
剛正廉潔
宋璟
賞罰公正
姚崇
行事精明
91
3
南北朝 五代十國
 唐的建國
隋朝末年,民變四起,天下大亂,群雄佔據土地稱
霸一方。當中李淵乘此時勢起兵反隋,自立為王,建
立唐朝。
隋朝的速亡
隋文帝晚年刻薄嚴苛,不體恤民困,又錯誤改立善於矯飾的楊廣(即後來的隋煬帝)為太子,為
隋亡種下禍根。隋煬帝繼位後,生性奢華,終日巡遊四方;又處事急進,進行多項工程浩大的建
設,花費巨大為炫耀國力更三次遠征高麗,嚴重損耗國力,因而須向百姓加重徵收賦稅、力
役,民怨日益加深,以致隋朝末年全國民變四起。
 
隋末民變四起情景意想圖
 
隋煬帝奴役百姓情景意想圖
II  唐朝建立與統一天下
1. 李淵建唐
 在隋朝末年的反隊伍中,不少是擁兵自立的
隋朝官員,太原留守李淵1便是其中之一。李淵眼見室大勢
已去,乘勢攻入首都大興,立隋煬帝的孫楊侑
隋恭帝,尊
煬帝為太上皇。
李淵以恭帝的名義自封為大丞相,掌握了實權。
大業十四年
618
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殺,李淵便廢恭帝自立為帝,改國
,是為唐高祖,定都長安2
2. 統一天下
 李淵即位後,先以關中為根據地,再與北方的
突厥結盟,免除後顧之憂。其後數年,李淵多次派遣次子李世
民出兵清除境內多個群雄勢力,最後統一全國。
1 隋文帝的姨甥、隋煬帝的表兄,地位顯貴。隋朝末年,李淵被委任為太原留守(官職
留置駐守的意思),深受器重。
2 原屬隋首都大興的所在地,即今陝西省西安市。
 
資料 1
隋煬帝巡遊江南的豪華龍
舟復原模型
隋朝為甚麼會速亡?唐朝是怎樣建
立並一統天下的?
 
資料 2 唐高祖畫像(意
想圖)
92
南北朝 五代十國
 貞觀之治
李淵在位九年便傳位給兒子李世民,就是著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親身經歷隋朝速亡的經過,因此經常警誡自己和屬下
大臣,避免重蹈隋亡的
唐太宗在位期間,天下大治,
國威遠播。由於當時的年號為「
3」,因此史稱「貞觀
之治」。
一代明君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資料一
李淵建立唐朝,以次子李世民功勞最大,引起了長子皇太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的妒忌和
不滿,並聯合一起排斥他。有一次,李建成設宴請二弟李世民喝酒,李元吉讓人暗中向
世民的酒杯下毒,李世民不知情喝下毒酒並吐血,獲陪同赴宴的友人所救而倖免於難。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資料二
李世民不甘心皇位由功勞不及自己的兄長繼承。公元626
72日清晨,當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門入宮晉見父皇李淵
時,李世民預先收買宮門守將並提早在此埋伏,突然施襲,
親手射殺兄長,下屬遲敬德則射殺李元吉,史稱「玄武
門之變」。事變之後,李世民派部下要求父親唐高祖立自己
為新任皇太子,不久,唐高祖更讓出皇位,自稱太上皇,傳
位給李世民 
玄武門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1. 根據以上資料,李世民與兄弟間屬於甚麼性質的爭鬥?試圈出適當的答案
李世民與兄弟間的爭鬥屬於 意氣之爭 / 名譽之爭 / 皇位繼承人之爭
2. 參考以上資料,有人認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逼於無奈的自衞行為,你是否同意這種
看法?試加以解釋。分析 評論
作答指引:可從親情倫理或當時情勢發展作考量
價值反思
資料分析
3 「貞觀」兩字取自《易經 • 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是正的含義,
「觀」是展示的含義,因此「貞觀」二字是向人們展示正道的意思。
 
資料 3 唐太宗畫像(意
想圖)
「貞觀之治」在制度、用人和對外關係方面
有甚麼表現?它產生了甚麼影響?
93
3
南北朝 五代十國
門神的由來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相傳唐太宗晚上經常做夢並聽到鬼號而不能安睡。於
是,大將秦叔寶尉遲敬德二人穿上甲冑,通宵在皇帝的寢2宮門外站
崗,自此唐太宗再沒有聽到鬼號並可安睡。因此,唐太宗特命畫師將他們
二人繪成畫像,掛在宮門兩側。後來,民間百姓仿效,將畫像貼在大門上
驅邪,自此成為民間常見的門神。
 
門神畫像 秦叔寶(右)
與尉遲敬德(左)
I 貞觀之治的治績
1. 承繼前朝,確立制度
i. 三省制
唐太宗沿襲並改良隋朝的中央制度,實行「三省
」,作為全國最高的政務機關。三省就是「中書省」、「
下省」和「尚書省」。三省的職權清楚劃分,並在尚書省下設
六部,處理國家日常事務。遇有重大政事,唐太宗會召集三
省官員共同討論,待羣臣發表意見後,他再作最後決定。
中書省
草擬政令
門下省
審核政令 執行政令
尚書省
移交
封駁
通過審核
吏部
掌官吏任免
禮部
掌禮制教育
戶部
掌戶籍財政
兵部
掌軍政事務
刑部
掌律法刑罰
工部
掌土木建設
皇帝
 
資料 4 唐朝三省六部制分工示意圖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各司
其職,這種中央政制模式對
處理政務帶來甚麼幫助?
9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政事堂」的設立
由於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議,因而容易出現爭論,形
成議而不決的情況,影響施政。因此,唐高祖決定加設「政事堂」,
令三省長官與有關官員在此先達成共同意見,然後再向皇帝啟奏。這
樣,既可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又能解決三省之間的爭執以提升決策
效率。
ii. 科舉制
唐太宗繼承完善隋朝的科舉制度,以考試取士
代替以家世取士。唐朝的科舉,分為「常科」和「制科
4
後來唐太宗又增加了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範圍和人
數,以便吸納更多人才。

資料 5 描繪唐朝科舉試埸的畫作
唐太宗以科舉制選拔人才,達到網羅人才的效用。士子憑
藉個人學識而得到朝廷錄用,打破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世家大族
壟斷仕途的局面,而平民也可以參政,開放了仕途。這不僅令
貞觀年間人才大盛,而且也顯示了唐朝是一個開放的社會。
4 常科指每年按例舉行的分科考試;制科則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
科舉制的推行
歷史
從隋煬帝進士科的創
設,到清光末年
廢除科舉為止,科
舉制在中國實行了
1300年。
唐朝以科舉選拔人才,如何
改變平民百姓的社會地位?
95
3
南北朝 五代十國
2. 用人唯才
唐太宗認為只有選用真正的人
才,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曾先後五次頒
求賢詔令,為國家搜羅人才。在選拔官吏
時,唐太宗能夠做到唯才是用不問親疏:用
人只注重人才的才能品德,而不會關注他的
出身5。因此,貞觀年間出現了人才濟濟的盛
況。這些人才在唐太宗的管治下能各自發揮所
長,共同營造「貞觀之治」的盛世。
3. 注重吏治
唐太宗關心地方吏治,經常派使者到各地
,考察官員表現;又將各地方首長的名字與政績寫在屏
風上,作為官員官職的升降與獎懲的參考依據。唐太宗
下令五品以上的官員輪流在京師內住宿,以便隨時召見,
向他們了解政事得失和百姓疾苦。
「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圖》
唐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下,出現貞觀盛世。唐太宗為了表彰這
些功臣,就命宮廷畫師閻立本太極宮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
臣的畫像,便是《二十四功臣圖》。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長孫無忌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尉遲敬德、李靖、虞世南及秦叔寶等。
《二十四功臣圖》(局部)
5 唐太宗不計前嫌,即使是太子李建成舊部魏徵、王珪,隋朝降臣虞世南、降將
、尉遲敬德、秦叔寶等,都能做到唯才是用。
 
資料 6 《貞觀政要》書影 記錄貞觀年間君
臣對話的史書
唐太宗眼中的百姓
唐太宗很重視百姓的福
祉,他曾對大臣說: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
百姓。」他還常引用古
人的話教導太子:「舟
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
百姓。水能載舟,亦能
覆舟。」唐太宗明白到
必須先使百姓安居樂
業,才能令社會穩定,
國家達致長治久安。
(整理自吳兢《貞觀政
要》)
1. 根據以上「歷史驛站」,
為甚麼唐太宗把君主與百
姓比喻為船與水的關係?
2. 你認為「貞觀之治」是唐
太宗一人的功勞嗎
96
南北朝 五代十國
唐太宗怎樣成為「兼聽則明」的君主?
唐太宗
魏徵,你身為諫官,你認為各朝
代的君主,為甚麼有些是明智
的,有些是昏庸的?
魏徵
回皇上,臣認為「兼聽則明,偏
信則暗」。國君能夠多方面聽取
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得失,如果
只聽從單方面的意見就會容易
愚昧昏庸。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1. 參考以上資料與就你所學,你可否在之前的朝代中,舉出其中兩位因「偏信則暗」而導致
國家滅亡的君主?辨識
、 。
2. 根據以上資料,從中反映了唐太宗是一位怎樣的君主?試加以說明。分析
首先,唐太宗主動向臣子查問成為明君的途徑,反映他是一位
此外,唐太宗沒有因為自己皇帝身分而不敢向屬下求取意見,反映他是一位
以人為鑑
97
3
南北朝 五代十國
魏徵是唐太宗的明鏡
魏徵和唐太宗,就是臣子敢於直言進諫,君主常能
以廣闊胸襟接納臣下的諫言。當魏徵去世後,
太宗曾感慨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自己
的衣飾儀容;以歷史當鏡子,可以從中了解朝代盛
衰的原因;用賢臣做鏡子,可以從中明白自己言談
行為中的對錯得失。現在魏徵死了,我失去一面鏡
子。」唐太宗把魏徵比作自己的鏡子,透過他來檢
視自己的得失。在中國歷朝的君臣關係中,很難再
找到類似的例子。
整理自吳兢《貞觀政要•論任賢》

唐朝銅鏡
4. 擴展版圖對外擴張
貞觀時期是唐朝對外擴展的開始。
立國初年,北方民族東突
6經常侵擾邊境。及至貞觀初年,
唐太宗乘東突厥內部出現分裂,派李靖、李勣
率領軍隊打敗
突厥,並於當地設置軍事機構管轄。其後又平定了
7
薛延陀8,經營西域,又與吐蕃
9通婚。
 
資料 7 唐朝彩繪騎兵俑 戰士裝甲精良,戰馬強壯,充分顯示唐朝騎兵強大的戰鬥力
6 突厥汗國分裂後的東部汗國,即大漠南北地區。
7 位於祁連山脈和黃河上游谷地(今青海)的國家。
8 北方古代民族,由薛、延陀兩部合併而成,以遊牧為生。
9 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
98
南北朝 五代十國
唐文成公主與吐蕃首領通婚
公元640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到
長安請求通婚,唐太宗答允把文成公主嫁給
他。從此,吐蕃唐朝兩國建立了密切的政
治關係,吐蕃的貴族子弟被派到長安學習;
唐朝的釀酒、造紙、養蠶的技藝也傳到
蕃,達致中外文化的交流。
 
唐閻立本《步輦 圖中展示吐蕃使者(左二)
到長安朝見唐太宗(右中)請求通婚的情景
唐太宗擴展領土達到了以往歷代王朝的頂峯:漠北10西
第一次同時納入了中國領土。唐太宗平等地對待各民族11
向他們展示恩德威嚴,致使唐朝國威遠播,北方和西北邊
疆民族紛紛歸順,各族首領共同尊奉唐太宗為「天可
」。
與隋朝疆域圖(第 74
資料 4)比較,唐朝
疆領土,出現了哪些方面
的擴張?
重點小提示
留意貞觀時期版圖擴展
的方向
留意唐朝疆域之外四周
邊疆民族的位置
 
資料 8 唐朝疆域圖(公元 622–648 年)
10 指北方戈壁沙漠以北的廣大地區。
11 唐太宗一次出征時,有一位隨同出征的突厥將領中箭後仍然堅持作戰,導致傷口受到
感染,唐太宗親自為他吸除毒血療傷,足見他對待各民族均一視同仁。
天可汗
西北民族各國通稱他們
的國君為「可汗」,因
此「天可汗」意思即為
各族共同的君主
高的首領。
99
3
南北朝 五代十國
II  貞觀之治的影響
唐太宗在貞觀年間的治績,不單締造了唐朝的盛世,更創
建了各項優良的制度,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 制度完備
唐朝推行的制度,堪稱完備,其中三省制
舉制雖承繼自隋朝,卻由唐朝發揚光大,成為日後各朝仿效
對象,影響後世深遠。
2. 國威遠播
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強盛,國威遠揚,四方邊
族君長共尊唐太宗為「天可汗」,並開闢一條通往長安的道
路,稱為「參天可汗道」,方便由本國地區前往唐朝朝貢
          為甚麼中國人又被稱為「唐人」?
唐朝時期中國空前強盛,對世界的經濟、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
力。因此,自宋朝開始,「」就成為海外各國對中國的代稱,
如稱中國人為「人」、稱中國的字為「字」、稱中國為「
山」、稱華人在海外的聚居地為「唐人街」等。這種對中國稱呼
的情況延續至今。
 
英國倫敦唐人街牌坊
3. 文化傳播
貞觀文教鼎盛,四方各國來華通商,促進了中
外文化交流;同時又派遣子弟來華留學,使唐朝文化傳揚至
高麗新羅各國,影響深遠。此外,此時期有僧人玄奘西
行到天竺
求取佛經並帶回長安,促進了中印的文化交流。
 
資料 9 唐朝禮賓圖(局部)
左三人為唐朝的禮賓官員;右
三人為來自不同國家的使節,
展現了唐與外國交流的盛況
有關「玄奘西行求經」
的詳細內容,請研習第
5
開放的唐朝社會
的選修主題二。
100
南北朝 五代十國
4. 國基穩固
貞觀盛世,唐太宗積極發展經濟,鼓勵農業生
減輕百姓賦稅力役的負擔,使人民生活安定。此外,物
價低廉,每斗米不過三、四錢,令民間豐足,鞏固了唐朝的
,為唐朝帶來長達三百年的國祚。
唐太宗晚年的缺失
貞觀後期,唐太宗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對治理國家開始鬆懈。他
不再鼓勵臣下對自己提出意見,而且個人享受的貪欲也日益增加,還
大興土木,在長安洛陽建造大型行宮。為了延長壽命,唐太宗更服
食丹藥。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兒子李治繼位,是
為唐高宗
元朝戈直校釋《貞觀政要》時,既給予唐太宗極高評價「屈己而納諫
任賢而使能,恭儉而節用,寬厚而愛民,亦三代而下,絕無而僅有者也!」
對唐太宗與兄長爭奪皇位提出嚴厲批評「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齊
家明倫之方,誠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
(語唐太宗能夠不顧及皇帝身分,接納屬下大臣的意見任用賢才並讓他們發揮才能
個人平日態度謙恭而生活節儉,對老百姓寬大而仁愛,皇帝能同時具備這些品格是自三代
(夏商周)以來絕無僅有的。
唐太宗在個人品德修養、家族管理等方面,確實是及不上古代賢君的。)
101
3
隋朝滅亡
滅亡:
•  隋煬帝暴政激起民憤
•  隋煬帝死於兵變中
唐朝盛世
貞觀之治
治績:
  
承繼前朝,確立制度:三省
制、科舉制
  
用人唯才:唯才是用,不問
親疏
  
注重吏治:留心地方吏治,
考察官員表現
  
擴展版圖,對外擴張:打敗
東突厥、吐谷渾、薛延陀等
國,治理西域;與吐蕃通婚
影響:
  
制度完備:成為日後各朝仿
效的對象
  
國威遠播:唐太宗被尊為
「天可汗」
  
文化傳播:促成中外文化交
流;唐朝文化傳揚至日本、
高麗各國
  
國基穩固:為唐朝帶來長久
的國祚
建國:
李淵在太原起兵,攻入首都大
興,擁立隋恭帝
李淵廢隋恭帝自立,建立唐朝
唐朝建國
102
1. 以下哪項有關唐朝建國的描述是正確的?
A. 李淵殺隋煬帝後稱帝 B. 李淵擁立隋煬帝的兒子楊侑為隋恭帝
C. 唐朝建國後定都長安 D. 李世民繼承帝位,是為唐玄宗 n
2. 試把三省的名稱和職權用直線連結起來。
三省 職權
中書省 審議詔令
門下省 執行詔令
尚書省 起草詔令
3. 以下哪些屬於唐朝的科舉科目?試在方格內加上4號。
n 明經 n 明法 n 明理
n 孝廉 n 秀才 n 進士
4. 以下哪項不是唐太宗用人的特色?
A. 注重人才的德行 B. 不計較人才的出身背景
C. 不偏幫皇親國戚 D. 重視文臣輕視武將 n
5. 試寫出兩個唐太宗時期平定的邊族國家的名稱
6. 以下哪項是貞觀之治」的成就?
A. 唐朝政制沿用至今 B. 唐朝文化傳播至歐洲國家
C. 唐太宗被邊族君長尊為「天可汗」 D. 促成西域各國的漢化 n
103
唐太宗逝世後,唐高宗繼位,皇后武則天(武后1)協助處
理政務。唐高宗逝世後,武后先後廢掉中宗和唐睿宗,篡唐
建周武后稱帝的成功鼓勵了其後女性宗室如韋后、安樂公主
太平公主先後干預朝政,最終由唐玄宗結束了女子干政的局
面,開創開元盛世。
 武后當政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曾出現了一位女皇帝嗎?她
就是武則天。不過,武后以后妃的身分稱帝,
加上施政上有不足之處,令她成為了一位備受
爭議的君主。
I 武后掌權和稱帝的過程
顯慶元年
656年,唐高宗以健康欠佳為由,吩咐武后幫忙處理政
事。唐高宗逝世後,武后先後廢掉唐中宗唐睿宗,並於
天授元年
690年自立為帝,改國號,建立武周政權。
II  武后施政的措施和特色
1. 重視科舉
武后重視人才的招攬,所以致力改良科舉制
度,親自考問會試及第後的考生,稱為「殿試」。
2. 增加選拔人才的途徑
武后廣設選拔官員的途徑,例如讓士
人自薦做官和重用南方地區的人才,從社會不同的階層搜
羅人才。
3. 重用酷吏
 為了鞏固統治,武后大量起用酷吏。這些酷吏
使用殘暴的刑法,對付反對武后的勢力;甚至誣陷唐朝
室和朝臣。在眾多酷吏中,尤以索元禮、周興和來俊臣
殘暴的代表。
1 武后本名並無記載,後世通稱武則天。她在稱帝前取名為「曌,有日月當空,普
照大地的意思。
有關女子干政的詳細內
容,請研習第5
放的唐朝社會的選修主題
一。
 
資料1 武后畫像
(意想圖)
三元及第
考生在參加科舉考試
時,連續在鄉試、會
試和殿試中取得首
名,就稱為「三元及
第」,又作「連中三
元」。
你認為武后大量起用酷吏的
原因是甚麼?是因應政治環
境,還是為了鞏固地位,抑
或其他原因?
104
請君入甕
來俊臣奉命調查周興,他預先向周興請教審理犯人的方法。周興說:「把犯人裝到燃燒中的甕
缸,他便會招供。」結果來俊臣便以周興所說的方法來審理他。成語「請君入甕」形容做壞事
者自作自受。
整理自歐陽修《新唐書》、司馬光《資治通鑑》
 
資料 3 乾陵無字碑 武后認為
是非功過自當由後人評論,所
以在墓前立無字碑
 
資料 2 除罪金簡 武后在晚
年曾派人向神明投簡以求
除罪消災
III  武后施政的功過
人才大盛
 武后透過各種措施選賢
任能,為國家選拔了不少人才,如
狄仁傑姚崇敬暉等賢臣,令
周人才濟濟。
穩固唐室根基
 武后在位期間,致
力於國內的整頓,社會經濟持續發
展,百姓生活安穩。武后維持了
觀以來的盛世,更為開元之治
奠下了良好的基礎。
國祚短暫
 武后高壓管治令朝
臣不安,加上不少官員內心仍效
忠唐室,結果,以宰相張柬之
首的勢力誅除了武后的重臣張昌
宗和張易之,迫使武后退位,讓
唐中宗重登帝位,結束了十五年
武周的短暫政權。
105
如何評價武后?
資料一
唐太宗有一匹名為「獅子驄」的寶馬,牠的性情凶猛,難以馴服。一天,唐太宗
妃嬪去看寶馬,興致勃勃地問:「誰能把這匹馬馴服呢?」武則天充滿信心地回答:
「陛下,臣妾能夠!不過我需要三件物品:一條鐵、一柄鐵錘和一把匕首。這匹
馬性情凶猛,要馴服牠,必須用鐵抽牠;要是牠不服,就用鐵錘打牠的頭;若還是
不服,就用匕首殺死牠。」唐太宗聽到後,便對她作出賞賜。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資料二
唐將徐敬業揚州起兵討伐武后時,謀士駱賓王為他寫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
號召天下。當武后讀完這篇文章後,問到文章是誰的作品,旁人回答是駱賓王武后
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惋惜地說:「這麼出色的人才也沒有受到重用,真是宰相的過錯
啊!」。
整理自歐陽修《新唐書》
1. 根據資料一,武則天的個性品格是怎樣的?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4號。(可選多於一項)
判斷
n 沉實 n 自私 n 自信
n 殘忍 n 忠誠 n 狡猾
2. 根據資料二,武后對待人才的態度是怎樣的?試圈出適當的答案,並加以解釋。辨識 解釋
武后是一位 輕視 / 愛惜 / 妒忌 人才的君主。
3.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你認為武后是一位明君嗎?試加以解釋。評論
作答指引:可從武后的施政表現和個人素養兩方面分析
評價歷史人物
受政治立場、個人立場和後朝寫史等因素影響,中國歷史史評多帶主觀的評價,
所以未必公允。研習歷史時,我們要保持嚴謹的態度,探索各家之說,從基礎
事實作判斷分析。
資料分析
106
 開元之治
公元712年,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
宗。唐玄宗勤於政事,在開元期間推
行了一系列改革,令唐朝國勢大盛,
史稱「開元之治」。
I 開元之治的背景
唐高宗以後,唐朝政局不穩,出現了女子干政的局面。
針對武周至唐睿宗以來的一些弊政2和政變不斷的情況,唐玄
宗即位後採取了各種措施以穩定政局。
II  開元之治的治績
1. 任用賢能
 唐玄宗知人善任,令一眾宰相能夠各展所才。
在君臣的努力下,國家漸漸重回正軌。唐玄宗即位後,起用
宋璟
為相。其後,他又以張說
韓休張九齡等賢臣擔任
宰相。
2. 整頓吏治
 唐玄宗針對唐高宗以來混亂的選拔制度,裁汰
了數千名閒散的官吏。這樣既能減少國家的支出,又能提高各
個行政機關的效率。
3. 清查戶口
由於出現戶籍散亂和隱瞞不報的情況,所以
玄宗命宇文融清查戶口,結果查出逃戶八十萬,令國家稅收大
,財政變得充裕。
4. 改革兵制
 隨着均田制的瓦解,由朝廷徵召士兵的府兵制
亦日漸敗壞。唐玄宗接納張說的建議,改行「
兵制」,招募
十二萬士兵在首都長安當值,負責保衞工作,稱為「
」。
5. 設置兵鎮
唐玄宗
天寶元年
742年於邊疆地區設置了十大兵
。兵鎮的長官為節度使,掌握當地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大
權。兵鎮的設立提升了唐朝的軍事力量,對保衞邊地區發揮
重要作用。
2 皇室和外戚成員可以自行建立衙門(辦公處所),任免下屬官員,造成官員過多;並
私自拿取了大量的封賞,至唐玄宗登基時,國家的大部分收入都落入了私人手中。
 
資料 4 唐玄宗畫像(意
想圖)

資料 5 張九齡雕像
唐杜甫《憶昔其二》
(節錄)
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語譯︰當年開元盛世的日
子,小城鎮也有萬戶之多。
稻米和粟米顆顆豐滿潔白,
官倉和私人倉庫都儲藏了大
量穀物。)
此詩是詩人憶起唐玄宗
的開元盛世時,社會豐
,百姓不愁溫飽,以
鼓勵在位者重振唐朝。
107
6. 重振國威
自唐高宗以後,突厥吐蕃嚴重威脅唐朝西北
邊疆的安寧。開元期間,唐玄宗派兵多次擊敗突厥和吐蕃,一
方面鞏固了對「河西走廊3」的管治,另一方面保證了唐朝
中亞西亞國家的陸路交通暢通無阻。
III  開元之治的影響
1. 達致唐朝盛世的頂峯
唐玄宗的管治下,開元期間除了
吏治清明、社會富足外,國威亦得以重振,形成繼貞觀之後的
另一個盛世,國勢比唐初更為強大,進入了最輝煌鼎盛的時
期。
2. 鎮設置掀動亂
可是,唐玄宗設置十大兵鎮後,邊
區的軍力不斷擴充,甚至超越了中央的軍力。而且,唐玄宗
人將領擔任節度使。他們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成為唐朝
嚴重威脅,最終釀成了動亂。
何時才算唐朝的真正盛世?
試以「『開元之治』比『貞觀之治』更能稱為唐朝盛世」為題,進行辯論比賽。
賽前準備
老師先將全班分成四人一組,然後由同學安排小組分工。
(主辯一名,確立論點;副辯兩名,闡述分論點、回應對方;結辯一名:重申論點)
老師介紹辯題,提示同學思考方向。
(提出衡量盛世的準則,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等;建議比較兩朝的制度、經
濟、軍事、君主素養、政治環境等)
老師安排小組抽籤,同學依所屬的一方準備辯論內容。
比賽流程
辯論比賽開始時,發言依次為:正方主辯(一分鐘),反方主辯(一分鐘);正方第一副辯
(三十秒),反方第一副辯(三十秒);正方第二副辯(三十秒),反方第二副辯(三十
秒);反方結辯(一分鐘),正方結辯(一分鐘)。
賽後檢討
比賽結束後,老師引導同學互相評價別人的表現。
辯論比賽
3 通往「絲綢之路」的必經地,今甘肅、青海海東市、西寧市一帶。
108
4
折線圖所顯示,唐朝初
唐玄宗開元之治期間,國
勢的變化是怎樣的?
從哪件歷史事件起,唐朝
的國勢不斷衰落?
唐朝國勢折線圖
答案: 唐朝初年至開元之治期間,國
勢穩步上揚,持續興盛,至開
元之治時達到巔峰。
答案: 安史之亂
109
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的始末
唐玄宗即位之初,有心治理國家,締造唐朝另一個盛世
開元之治」。可惜,他在位後期趨向追求享樂,荒怠政事
最終釀成邊界兵鎮將領掀起的反唐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I 安史之亂的起因
中央、地方兵力對對碰
資料一
唐玄宗 天寶年間中央兵力:120000
資料二 資料三
唐玄宗天寶年間十大兵鎮圖 (公元 741 年)
十大兵鎮兵力
安西 24000范陽 91400
北庭 20000平盧 37500
河西 73000隴右 70000
朔方 64700劍南 30900
河東 55000嶺南 15400
整理自劉昫《舊唐書˙地理志》
1. 根據資料二,試描述十大兵鎮分布的情況。理解
根據以上資料,十大兵鎮對首都長安呈現 零散 / 包圍 的狀態;其中范陽、平盧及河東與首
都長安的距離 較近 / 較遠
2. 根據資料一和三,試比較中央和十大兵鎮的兵力。 比較
根據以上資料,十大兵鎮共有 名士兵,是中央兵力的 倍。
3. 根據以上資料,你認為在這種兵力分布形勢下,唐室將會出現甚麼危機?試表達你的看法。分析
作答指引:題1和題2涉及的情況會造成甚麼後果?
󱄒󵲎󰯨󲅲
󱄒󵲎
󰯨󲅲
󵿖󱺼󰯨󲅲
為甚麼會爆發「安史之亂」?它對中唐以後的政局產生哪些影響?
兵鎮兵力多於中央,又對首都長安形成包圍之勢,一旦兵鎮起兵叛亂,長安容易被攻陷,威脅唐
室的管治。
481900
110
南北朝 五代十國
1. 玄宗荒怠政事
開元後期,唐玄宗失去以往勤政的精神,
加上用人不當,任命「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為宰相,又縱容宦
高力士干預朝政,導致朝政大不如前。改年號為「天寶
後,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沉迷享樂,其後任命貪贜枉法的楊國
為宰相,朝政從此日趨敗壞。
口蜜腹劍
據《舊唐書˙李林甫傳》記載,李林甫為人表面和善,口頭上說話好
聽(像蜜糖一樣甜),內心卻時刻想陷害他人(像利劍一樣可以傷
人),因而稱他是個「口有蜜,腹有劍」的偽善的人。
資料 1 元錢選《楊貴妃上馬圖》 楊貴妃每次出行都有眾多人在身邊服侍,反映了
唐玄宗(騎馬者)與楊貴妃的奢華生活
2. 胡人為邊將
唐玄宗為防範邊疆民族入侵,沿邊界設立駐
有重兵的十大兵鎮,由節度使統領。李林甫當宰相期間,為了
鞏固個人權位1,任命胡人為節度使,並掌握兵權,結果給予
他們起兵反唐的機會。
1 唐朝有「邊將入相」的慣例,李林甫於是建議任用胡人為節度使。由於胡人不懂漢文,
不能擔當宰相,有助鞏固他的相位。
當我們遇到像李林甫這類
偽善的人,可如何防範以
免受到傷害?
答案: 我們應冷靜理智地
分析他人話語中的
是非,不要被阿諛
奉承的說話迷惑。
(言之成理即可)
111
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節度使是甚麼官職?
節度使是唐朝地方上最高的軍政長官,所轄區內的各州地方官員均受
他管治。「節度」便是節制地方官員、調度軍隊的意思。
3. 兵力外重內輕
唐初實行的府兵制後來受到破壞2,於是
唐玄宗改行募兵制3。結果,中央軍隊保衞首都長安的能力
減弱,而地方上的節度使則趁機不斷擴充軍力。最終,中央
(內)與地方(外)的軍力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當兵鎮
引發叛亂時,朝廷便無力控制局面。
資料 2 兵力外重內輕示意圖
4. 安祿山得勢
唐玄宗天寶年間,胡將安祿山一人兼領
平盧河東4三鎮節度使,兵力強大,早有自立為王的野
心。於是,他便以討伐與他不和的楊國忠為藉口起兵反唐。
資料 3 彩繪胡人陶俑
在以上安史之亂各項起因中,你認為
哪些屬人事方面?哪些屬制度方面?
2 中央分給農民的田地被地方豪強奪取,再不能「寓兵於農」,沒有人再願意做府兵。
3 府兵制令全國主要軍力都集中在首都,中央具有較地方強大的軍事實力;募兵制容許
地方自行增強兵力,改變了中央與地方的軍力比例。
4 范陽即今河北 保定市、北京交界;平盧即今遼寧 朝陽市;河東即今山西 太原市。
「 考 」答
玄宗荒怠政事、安祿山得勢是人事
方面的起因;以胡人為邊將、兵力
外重內輕是制度方面的起因。
112
南北朝 五代十國
居安應思危
唐玄宗
經過朕近三十年來的努力執政,現在國家已是盛世,百姓
過着安穩的日子,朕可以從此放手給宰相治理朝政,節度
使管治藩鎮,自己就可每日與愛妃宴飲、歌舞享樂了!
駐守京師士兵
國家多年來都是太平盛世,既沒有對外戰爭,也沒
有內亂發生,我們還要操練備戰嗎?甚至是那些戰
馬,也只是讓牠們長期留在馬󲖏內蓄養罷了!
1. 根據以上資料,天寶年間皇帝以至士卒,存有甚麼心態?試圈出適當的答案。理解 判斷
(a) 唐玄宗:努力不懈 / 沉迷享樂
(b) 士卒:積極備戰 / 疏於防範
2. 承上題,當國家出現突發的動亂時,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甚麼後果? 綜合 分析
3. 我們如何將「居安思危」的道理,應用在日常學習中?應用 表達意見
「劍要經常保持鋒利,才能上陣時殺敵取勝。」我們要平日 學識基礎,能融
會貫通,才能在面對突變時,
󰣇󰢜󲪜󶠿
II 安史之亂的經過
1. 安祿山起兵反唐
天寶十四年
755年,安祿山聯同部下史思明
起兵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叛軍其後佔領了洛陽和首都
長安,迫使唐玄宗逃至四川避亂。另一方面,太子李亨前往
5接任帝位,是為唐肅宗
資料 4 安祿山畫像
(意想圖)
資料 5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描繪唐玄宗(下方穿紅衣騎馬者)
逃往四川避難的情景
5 今寧夏靈武市。
當國家出現動亂時,皇帝沉迷玩樂,荒廢政事,難以即時應對,阻止動亂;駐守京師的士兵疏於訓
練防範,無力招架敵人,容易讓敵人一舉攻下,造成京師失守。
經常複習
臨危不亂,活用學會的知識化解難題
113
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2. 唐肅宗平定亂事
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等將領討伐叛軍,又
回紇
6借兵,開始反攻並收復長安、洛陽。其後,叛軍發生
內部分裂,餘黨亦自相殘殺。公
廣德元年
763年,唐代宗繼位,再向
回紇借兵,派軍收復失地,不少叛軍向唐軍投降,這場持續八
年的亂事才告平息。
資料 6 郭子儀畫像(意想圖)
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功臣
安史之亂
1
唐玄宗
楊貴妃
楊國忠
以後朝中事務
有勞卿家為我
辦理了。
微臣遵命。 2
安祿山
微臣的腹中除了一顆赤
心外,甚麼都沒有!
你的肚子怎
麼這麼大?
玄宗整日與楊貴妃沉迷享樂,將朝政大事全交付
給宰相楊國忠(楊貴妃堂兄)處理。
安祿山設法逢迎唐玄宗,獲得唐玄宗的歡心和對他
的信任。
3
楊國忠
安祿山
這人手握重
兵,必定要
小心防範!
這人多次在皇
上面前說我不
是,我勢要將
他剷除!
4
國忠與安祿山之間一向不和,爭權奪利,互相在
找機會清除對方。
安祿山起兵反唐,攻陷潼關和首都長安;唐玄宗被
迫逃亡避難。
6 維吾爾族的祖先,主要聚居在新疆一帶。後來統一北方各民族部落,建立回紇汗國
其後改名為回鶻
白居易《長恨歌》
(節錄)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語譯:唐玄宗與楊貴妃
天上願做一雙比翼鳥,在
上願成為枝幹相纏的連
枝。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
結,但此遺憾永不會有消除
的一日。)
當時詩人白居易正和友
人到馬嵬驛附近遊覽
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
淒美的愛情故事而創作
了這首長篇敍事詩。
11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5 6
唐玄宗逃亡途中,隨行將士埋怨楊氏一家為禍國罪
,發動兵變,處死楊國忠,並強逼楊貴妃自盡
史稱「馬嵬兵變」。
唐肅宗派兵反攻安史叛軍,而安史叛軍內部分裂,
安祿山被兒子刺殺,餘黨為爭權亦互相殺害,最終
亂事被平定。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1. 潼關對保衞首都長安有
甚麼重要作用?
2. 安史之亂對哪些地區造
成嚴重破壞?你預計全
國經濟重心會怎樣轉
變?
重點小提示
1. 留意潼關和長安的位置
2. 留意安史亂軍進攻路
、影響的範圍;唐玄
宗、太子李亨出逃路線
資料 7 安史之亂略圖(公元 755 – 756 年)
「 地 南 」答
1. 潼關是長安東面的關
隘,對於抵擋東面的來
敵有重要作用。
2. 安史軍進攻的路線集中
在北方黃河流域一帶,
對這些地區造成嚴重破
壞,由此推斷出動亂後
全國經濟重心將會移至
南方。
教學重點
115
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III 安史之亂的影響
1. 促成藩
鎮割據
安史之亂雖被平定,但安史餘部的勢力仍
未徹底消滅。唐室為了安撫叛軍降將,把他們封為節度使,讓
他們鎮守邊鎮要地。於是,全國各地兵鎮林立,形成日後地方
兵鎮勢力威脅中央的局面,促使唐朝的覆亡。
2. 宦官為禍
宦官李輔國因擁立唐肅宗登上帝位而有功,被
任命掌管中央禁軍。日後宦官權力不斷擴大,把持朝政,又與
朝臣互相勾結,排斥異己,使朝政日趨腐敗。
奉皇上命令,將軍
派兵誅殺兵部尚書
李大人一黨反賊。
末將領命!
資料 8 宦官把持朝政意想圖
3. 經濟重心南移
安史亂事經歷八年,大量人口流亡遷徙
戶籍散失,稅制無法實施,打擊國家財政收入。而且,北方受
戰火摧殘,中原地區經濟衰退,而未受戰亂影響的江南地區
漸成為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
4. 邊疆民族入侵
回紇自恃平亂有功,向唐室勒索大量錢
財,更多次侵擾邊境。此外,安史之亂時期,朝廷抽調邊疆軍
隊平亂,以致邊防空虛,邊疆民族如吐蕃
7南詔
8等不
斷入侵,唐朝聲威大為衰落。
7 東北遊牧民族,唐末各部統一,國號為契丹,五代時再改國號為遼。 
8 唐朝時崛起於雲南、四川、貴州一帶的王國。 
河北地區出現胡化
安史之亂後,河北地
區的節度使和部下大
多數為胡人;更有不
少胡人從中原地區遷
移至河北,令河北地
區出現胡化現象,促
使地方兵鎮勢力威脅
中央局面的形成。
物價飛漲
自安史之亂發生後,
生產停頓,物資短
缺,造成物價飛漲現
象,例如當時的米價
比開元時期上漲三百
多倍,可見物價上升
情況極為嚴重。
116
南北朝 五代十國
5. 人口減少
由於安史亂軍與唐軍的交戰區域廣闊,以致死
於戰禍和流亡他鄉的人數甚多,因此出現了土地荒廢、人口劇
減的情況,嚴重削弱唐朝的經濟發展。
整理自杜佑《通典》
資料 9 安史之亂爆發前後人口的變化 從人口數字的劇減,反
映安史之亂對民生帶來嚴重的摧殘
安史之亂嚴重破壞唐朝政權的根基,國力日益衰弱,是
朝由盛世轉向衰落的轉折點
唐中葉後的政局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日漸衰退,地方上兵鎮各據一方
宦官亂政和朋黨相爭致使朝政敗壞,社會動盪,唐朝的統治又
再面臨危機。
I 藩鎮割據
1. 藩鎮割據由來
安史之亂以後,唐室為防範地方出現叛亂,
大封平亂功臣安史降將為節度使,他們管轄的地區稱為
」。由於全國各地增添了許多節度使,造成地方分裂勢力日
趨強大的局面。
1. 參閱資料 9圖表,人
在數年內劇減了多少百分
率?你認為主要由哪些
因造成?
2. 人口減少對社會、經濟
軍事發展有甚麼影響?
司馬光《資治通鑑》:
「由是禍亂繼起,兵革
不息,民墜塗炭,無所
控訴,凡二百餘年。」
(語譯:安史之亂爆發後
各種禍亂接連出現,其中戰
事不斷,令人民生活極度困
苦,慘況無處申訴這樣的
情況持續了二百多年。)
唐中葉後的藩鎮割據、宦官把持朝政
和朋黨相爭,如何影響當時的政局?
「 考 」答
1. 人口在五年內劇
減約七成,這是
由於安史之亂爆
發導致戰火不
斷,令不少人死
於戰禍;加上當
時局勢動盪,百
姓流離失所,土
地荒廢,導致糧
食短缺,百姓因
此難以生存。
2. 社會和經濟方
面,由於人口銳
減,失去大量勞
動力,田地無人
耕作,造成糧食
短缺,百姓不
得溫飽,生活困
苦;與此同時,
朝廷的稅收亦因
而大減,國家財
政枯竭。軍事方
面,人口減少令
軍隊數量下降,
以致國家沒有足
夠兵力應付內憂
外患。
117
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節度使名義上臣服中央,實質上仍掌握地方上的軍事、
財政、人事等各方面大權,形成獨霸一方的割據勢力9
1. 藩鎮的分布形態出現了
甚麼轉變?(可與第
109 頁的唐玄宗天寶年
間十大兵鎮圖作比較)
2. 藩鎮割據對唐朝版圖有
甚麼影響?
重點小提示
1. 比較藩鎮的數量與分布
的情況
2. 比較貞觀時期唐朝的版
圖與此時期國界的差異
資料 11 唐末藩鎮割據圖 (公元 820 年)
2. 藩鎮割據禍害
i. 國力日衰
地方勢力不斷擴張,造成了唐中葉時期中央管
轄的地區較盛唐時大幅縮小,唐朝的國力日漸走向衰弱。
ii. 削弱統治
唐德宗有意整頓藩鎮
結果引起藩鎮聯合叛亂。至唐憲宗
位,曾派兵征討藩鎮,暫時打擊了藩
鎮的勢力。可是,其後各朝君主均無
力整治,造成藩鎮與中央之間爭鬥不
絕,導致民生困苦,經濟敗壞,嚴重
削弱唐室的統治力量。最後,唐室被
節度使朱溫所篡奪。
9 當時以魏博、成德及盧龍三鎮的節度使勢力最強大。
資料 10 正定古城 位於河北石
家莊市,為成德節度使駐守地
資料 12 張儀潮統軍出行圖 張儀潮為河西節度使,從圖中可
見藩鎮獨霸一方的威勢
「 地 南 」答
1. 藩鎮的數量較唐
玄宗天寶年間大
增,對長安呈現
完全包圍的狀
態。
2. 藩鎮割據一方,
不聽號令,朝廷
難以調動藩鎮的
兵力抵抗邊族入
侵,以致唐朝的
版圖相比貞觀時
期大幅縮小。
"
118
南北朝 五代十國
II 宦官把持朝政
1. 宦官得勢原因
唐朝宦官得勢始於唐玄宗寵信高力士。到
了唐肅宗時,宦官李輔國因擁立唐肅宗登位有功而受到重用
宦官掌領禁軍的先例。安史之亂結束後,宦官勢力不斷增
強,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軍10並且成為定制,從此宦官勢力
變得不可控制。
2. 宦官專政禍害
後來,宦官的權力愈來愈大,甚至包攬國
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以至是皇帝的廢立11。宦官更與朝中
大臣及地方上的節度使勾結,操控朝政,甚至殺害皇帝。
唐文宗時,宦官仇士良掌握大權,朝臣李訓、鄭注策劃誅
殺宦官,但事敗被殺,連唐文宗也被脅持。自此,唐朝的朝政
更趨敗壞,社會動盪,唐室中衰的形勢日益加劇。
資料13 唐朝宦官
戲俑 醜化了的樣貌
反映了當時人們對
宦官的哪些看法?
資料 14 唐朝宦官壁畫
甘露之變
公元835年,傳言宮中後院石榴樹上夜降甘露(為吉祥的兆頭),
訓、鄭注建議唐文宗派宦官仇士良前去仔細觀察,自己則預先安排禁
軍埋伏,意圖誅殺仇士良。可惜大風吹起帳幔暴露了伏兵,被仇士良
發覺,結果李訓、鄭注及多名朝臣被宦官殺害,史稱「甘露之變」。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10 當時負責保衞京師為神策軍,是唐朝的禁軍主力,也是維持統治的最重要的軍事力量。
11 中唐以後由唐憲宗至唐昭宗九任君主中,有八位都是由宦官所擁立。
深受玄宗寵信的
高力士
宦官高力士深得唐玄
宗信任,凡是大臣上
奏的文本必先經他審
閱,有要事才轉呈唐
玄宗。連太子也要稱
他為「二兄」,可見
他在朝中權力之大。
王壽南《隋唐史》「控
制中央政府的樞紐人物
是宦官,連皇帝也幾乎
成為宦官的傀儡,廢君
立君,都由宦官操縱,
因此,外朝朝臣在政治
上並無決策權。」
資料13答案:宦官的
樣貌被醜化,可見當
時人們仇視宦官。
119
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東漢與唐朝宦官比較表
東漢 唐朝
得勢由來 皇帝幼年即位,長大後倚靠宦官奪回外戚
權力
協助皇帝平定宮廷內亂,取得信任
參與皇位的廢立
擁有權力 傳達皇帝所下的詔令
管理官廷文書
為皇帝省閱奏章
掌管中央禁軍、地方監軍
專政表現 協助皇帝奪權,對付外戚 弒君犯上,任意操控皇帝
造成的惡果 製造黨錮之禍,殘害忠良
民變四起、州牧割據,導致東漢衰亡
跟朝臣朋黨勾結,導致民變
唐朝宦官是怎樣弄權的?
唐朝宦官仇士良因病而退休離開京師,對前來送別的太監黨羽傳授控制皇帝的「
法」:
一、 不要讓天子空閒,務必常常以各種奢侈新奇的玩意來蒙蔽
他,使他沉迷其中,不能自制,沒有時間管理正事,然後我
們才能為所欲為。
二、 千萬不要讓他讀書,不要讓他接近讀書人,否則,他就會知
道前朝的興亡,心裏有了危機意識,我們就無法操縱他了。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
1. 根據以上資料,唐朝宦官運用甚麼方法來控制皇帝?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 號。(可選
多於一項)判斷
以武力迫使皇帝屈服 引誘皇帝沉迷享樂
禁止皇帝讀書 在皇帝的膳食中下毒
2. 根據上述資料,如果讓皇帝讀書與接近讀書人,為甚麼會不利宦官操縱他?
當皇帝藉讀書與接近讀書人而明白前朝興盛和衰亡的因由後,便會
,不容易再受宦官擺布。
󶚞󱽻󰯨󲅲
4
得悉過往曾出現宦官亂政
導致王朝衰亡的史事,因而對宦官有所防範
4
120
南北朝 五代十國
III 牛李黨爭
1. 黨爭背景
朝中大臣因彼此間出身背景的不同而出現了激
烈的黨爭。牛黨科舉出身牛僧孺
為首;李黨則由世家大族
出身的李德裕所領導。兩黨起初因政見不同引起紛爭,而後發
展為歷經幾朝的黨派之爭,甚至是意氣之爭12,歷史上把這次
黨爭命名為「牛李黨爭」。
我們認為對待
藩鎮只能用安
撫手段!
我們主張必
須以武力對
付藩鎮!
資料 15 牛李黨爭意想圖
2. 黨爭禍害
黨爭持續了近四十年,直到牛僧孺、李德裕
人先後去世才告平息。「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士大夫爭權的
現象。兩黨為一己的私利,不顧全大局,使國家政務隨掌權者
的轉變而興廢,朝廷因而缺乏剛直忠臣,導致人才凋零朝政
敗壞
此外,兩黨朝臣為鞏固黨派勢力,不惜各自勾結宦官
度使以打擊異己,引致宦官、藩鎮的勢力大增,加速了唐室
走向腐敗衰亡。
唐朝的「牛李黨爭」與東漢的「黨
錮之禍」,有甚麼相同和相異的
地方?試與同學討論。
12 即不論執政者的政策和政績如何,只要是對立的派系,務必加以攻擊、批評;而執政
者也往往向對立者加以打擊報復。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
述論稿》:「 牛李兩
黨之對立,其根本在
兩晉、北朝以來山東
士族與唐高宗、武則
天之後有進士詞科進
用之新興階級兩者互
不相容。」
(語譯:牛李兩黨的對立,
源自魏晉南北朝時期延續
至今的士族,與新興的藉
科舉考試出身的官員之間
出現矛盾。)
資料 16 李德裕雕像
「 課 論 」答
「牛李黨爭」和「黨錮之禍」都是官員
黨派之間的鬥爭,前者是科舉出身官員
與士族出身官員的鬥爭,後者則是朝
臣、太學生與宦官的鬥爭。兩者不同的
地方在於「黨錮之禍」的朝臣和太學生
清廉正直,因不滿宦官敗壞朝政才與之
對抗;但「牛李黨爭」中,兩黨的官員
都是為了一己私利而相爭。
121
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唐的衰亡
唐朝後期,宦官把持朝政以至朋黨之爭都令朝政變得腐
敗,藩鎮割據的形勢日益嚴重,中央已無力控制亂局,最終爆
發大規模的民變,促使唐朝步向滅亡。
I 民變四起
晚唐的社會現狀
李紳《憫農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語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
食。現在天下沒有荒廢不耕種的田地,辛勞的農民卻仍
然要餓死。)
注:李紳為中晚唐詩人,青年時路經田野目睹農民辛勞
耕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下此詩。
1.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晚唐時期的農民遭遇到怎樣的處境?試圈出和在橫線上填上適當
的答案。辨識 分析
晚唐時期的農民生活 ,遭遇到 的處境。他們 / 沒有
農田可耕,而且農作物收成 豐盛 / 不足 。可是,由於朝廷向民眾徵收重稅,導致他們
,最終
2. 假如你是晚唐的農民,面對當時的社會狀況,你會如何應對?試加以解釋。發表意見
作答指引:你會以順從的態度接受,還是作出強烈的反抗?
󶙙󴑀󰯨󲅲
1. 爆發背景
唐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勢日衰,邊疆民族乘
機入侵,加上天災連年賦役繁重,人民生活極度困苦,終於
導致各地爆發民變。
唐末的民變與藩鎮,如何加快唐朝滅亡?
困苦
饑荒
無法負擔
因收穫的糧食全用作繳稅而餓死
我會聯同其他農民一起反抗,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終會因無法負擔重稅而餓死,不如一同反
抗朝廷。假如成功推翻朝廷,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言之成理即可)
122
南北朝 五代十國
2. 黃巢起事
唐末民變歷時二十多年,涉及十多個省份13。民
變首領中以黃巢的勢力最大唐僖宗時,黃巢不但率兵攻陷
長安,更自稱「大齊皇帝」,迫使唐僖宗逃至成都避難
唐中央無力鎮壓叛亂,於是要求沙陀14李克用派兵救援。
來,黃巢的部將朱溫降唐,並聯合李克用的沙陀兵平定黃巢
軍,亂事長達十年終告平息。黃巢起事動搖了唐朝的根基,
速唐朝的滅亡。
資料 17 黃巢亂軍攻入長安畫作(意想圖)
黃巢起事對唐朝的
經濟基礎造成甚麼
影響?
重點小提示
留意黃巢亂軍進
軍與敗退的路線
留意黃巢亂軍經
過江南哪些地區
資料 18 黃巢起事路線略圖 (公元 875 – 884 年)
13 包括今陝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省份。
14 北方少數民族,突厥族別部,又稱作沙陀突厥,散居於今新疆、天山山脈一帶。
「 地 南 」答
安史之亂期間,北方受戰火摧
殘,經濟重心已移至江南地區。
黃巢起事途經宣州、福州、廣州
及桂州等地,戰火蔓延至江南,
破壞了唐朝的經濟根基。
123
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與黃巢起事比較表
安史之亂 黃巢起事
爆發時間 唐朝中期 唐朝後期
亂事性質 藩鎮將領叛變 民變
為亂區域 黃河南北一帶 遍及全國
影響 唐朝由盛轉衰 加速唐朝滅亡
II 朱溫篡唐
朱溫因平定黃巢亂事有功,被封為宣武節度使,在各藩鎮
中實力最強。唐昭宗時,宰相崔胤
不滿宦官專權,命朱溫帶兵
入宮盡殺宦官。唐朝宦官的勢力至此才被徹底消滅。
朱溫因誅殺宦官有功,被封梁王,從此獨專朝政。公
天佑四年
907
年,朱溫迫唐哀帝退位,自立為帝,建國號梁。國祚近三百年
的唐朝終告滅亡,中國自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藩鎮勢力威脅中央
牛李黨爭 民變四起
宦官把持朝政
唐朝的
衰亡原因
資料 19 朱溫畫像(意
想圖)
124
南北朝 五代十國
從唐詩看唐朝的衰亡歷史
詩歌不僅是文學作品,也是反映社會現實狀況的歷史資料,所以,詩歌可以作為研習歷史的輔助
工具。以下兩首詩歌,是詩人有感於當時的社會情況而寫成,從中反映唐朝的衰亡歷史。
杜甫《無家別》(節錄)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1
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語譯:天寶年間以後國土四處寂寞荒涼,家園裏只
見野草叢生我的鄉里百餘戶人家都因為戰亂而各
散東西,沒有固定居所。)
《無家別》描寫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士兵
回到家鄉目睹農村因戰亂而造成荒涼的景
,顯示戰爭對國家根基和人民生活已造
成嚴重的傷害。
《無家別》詩意圖
白居易《賣炭翁》(節錄)
一車炭重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疋紅紗一丈綾,繫向牛頭充炭直!
(語譯:一車炭有千多斤重,宮裏的使者們強硬地將
載滿炭的牛車趕進皇宮,而賣炭的老翁即使非常捨不
得也不能阻止。可是,使者們竟將少量布料掛在牛頭
上,就當作是購買一車炭的價錢了!)
《賣炭翁》揭示唐朝宦官到宮外市集辦貨,
以賤價「購買」平民的貨物,甚至是強搶,
令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日深,為日後爆發
民變埋下禍根。
《賣炭翁》詩意圖
125
4
唐的衰亡
民變四起
背景:天災連年,賦役繁重,生
活困苦
黃巢起事:率兵攻陷洛陽、長
安,自稱大齊皇帝;後被平定
禍害:動搖唐室根基,加速滅亡
朱溫簒唐
背景:節度使朱溫誅殺宦官有功,
被封為梁王
禍害:朱溫篡唐,自立為帝,建
號梁
安史之亂的起因:
唐玄宗荒怠政事
胡人為邊將
兵力外重內輕
安祿山得勢
安史之亂的影響:
促成藩鎮割據
宦官為禍
經濟重心南移
邊疆民族入侵
人口減少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的經過:
安祿山起兵叛唐,佔領洛陽
潼關失守、長安陷落,唐玄宗逃往
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
唐肅宗用郭子儀為將,並向回紇借
兵反攻,其後平定安史之亂
宦官把持朝政
得勢原因:皇帝重用,宦官統領禁
禍害:宦官完全操控朝政、皇帝的
廢立;甚至殺害皇帝
牛李黨爭
背景:科舉出身的牛僧孺(牛黨)
與世家大族出身的李德裕(李黨)
因政見不同而相爭
禍害:政務隨掌權者轉變而興廢不
定,導致朝政敗壞;兩黨勾結宦
官、藩鎮打擊異己,助長他們勢力
大增
藩鎮割據
由來:唐室大增節度使;而節度
使掌握地方軍事、財政、人事大
權,造成地方分裂勢力強大
禍害:唐中央管轄的地區大幅縮
小;藩鎮與中央爭鬥不斷,導致
民生困苦,削弱唐室統治
唐中葉後
的政局
126
1. 以下哪一項不是安史之亂的起因?
A. 唐玄宗任命胡人為節度使 B. 唐玄宗沉迷享樂而不理政事
C. 安祿山手握重兵 D. 地方兵力強大於中央
2. 以下哪項是安史之亂的影響?
A. 經濟重心北移 B. 加速胡人與漢人融合
C. 宦官權力日大 D. 節度使勢力大減
3. 試圈出正確的答案。
地方勢力不斷 收縮 / 擴張 ,造成了唐中葉中央管轄的地區比盛唐時大幅 增大 / 縮小 ,唐朝的
國力日漸衰弱。
4. 以下哪項有關唐朝宦禍的描述是正確的?
A. 三省官員全由宦官擔任 B. 宦官身兼多鎮節度使
C. 宦官勾結邊疆民族作亂 D. 宦官參與皇帝廢立
5. 試完成下表。
牛黨 李黨
領袖
牛僧孺
出身
世家大族
6. 試在橫線上填上正確的答案。
唐朝末年,各地爆發多次民變,其中以 的勢力最大。他曾攻陷洛陽、長安。
唐室為了平亂,請求 族的李克用出兵,並重用降將朱溫平亂。
7. 試按時序排列出以下事件的先後次序,並將代表的英文字母寫在方格內。
A. 朱溫迫唐哀帝退位 B. 朱溫自立為帝 C. 朱溫誅殺宦官 D. 朱溫被封梁王
A
C
D
D
A
B
李德裕
科舉
黃巢
沙陀
C
127
5
5
唐朝社會的開放,可從婦女的生活面貌與地位、
西行
與中印文化交流、海上貿易與交通發展三方面反映出來。
唐朝婦女的生活面貌與地位
唐朝皇族自北魏時期興起,他們擁有鮮卑血統,繼承了
朝的文化習俗。由於胡族的婚姻關係比較原始,所以婦女地位
較高,受到的約束較少。這種開放風氣隨着唐朝對外來文化
包容而傳入中原,影響了唐朝婦女的生活面貌和地位。
I 唐朝婦女的生活面貌
唐朝婦女生活面面觀
資料一
 
漢朝女俑  
唐朝女俑
漫畫分析
圖片分析
唐朝婦女的生活面貌與
地位是怎樣形成的?
128
資料二
漢朝婦女
夫君
夫君待我不好,我想
提出離婚,不過決定
權在夫君手上。
唐朝婦女甲 唐朝婦女乙
夫君待我不好,
我很難過。 你可以跟他協
議離婚啊!
1. 根據資料一,漢朝和唐朝的女俑在服裝設計上有甚麼特點?試圈出適當的答案。辨識
漢朝女俑的長袍衣領 較高 / 較低 ,服裝設計較 開放 / 保守 ;唐朝女俑的長袍衣領 較高 /
較低 ,服裝設計較 開放 / 保守
2. 根據資料二,唐朝婦女的生活相比漢朝出現了甚麼變化?試加以說明。分析 比較
(a) 活動範圍:
(b) 婚姻主導權:
1. 社交娛樂
唐朝的社會風氣開放,婦女活躍於社交來往
娛樂活動也愈來愈多。唐朝婦女的生活範圍不再局限於家中,
打破了女性「不出閨
門」的傳統。
此外,唐朝婦女在社交上擁有較高的自由度。傳統的禮儀
和教化規條對女性的約束力減低,可見唐朝社會的開放程度相
當高。
i. 節慶活動
 歲時節日是唐朝婦女外出進行娛樂活動的好機
會,當時的社會接受男女在活動中不分界限,共同宴飲遊樂
其中婦女在上元節1的參與,最能體現唐朝社會開放的特點。
1 即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陳嘉言 《上元夜效
小庾
體》(節錄)
今夜可憐春,
河橋多麗人。
寶馬金為絡,
香車玉作輪。
(語譯:在元宵節這個令人
感慨的春夜裏,河邊、橋上
聚集了很多美麗的女子。男
子騎着寶馬,女子乘着以玉
石作車輪的馬車。)
此詩描寫上元節時男女
參加燈會的熱鬧情況。
129
5
ii. 運動項目
 唐朝婦女不但可自由參與體育運動,而且
運動項目也不會有男女界限
   
資料 1.1 唐彩繪騎馬擊毬女俑羣 打毬是一種騎在馬上,用球
杆擊球入門的體育運動。上圖反映了當時婦女打馬毬的盛況
2. 服飾打扮
受到胡族文化的影響,唐朝婦女的服飾體
現了開放的特點。由於唐朝婦女頻繁地參與社會活動,
所以服飾的設計要求美觀便利
袒露裝
穿着紗羅
(不穿內
衣,僅以
薄紗遮
身體)
袒領
領口開得
很低
場合:隆重宴會
打破傳統之處:以相對以往暴露的設計打破傳統社會的
保守觀念
傅樂成《漢唐史論
集》「這(袒露裝)
絕不是漢人婦女的固
有服制,必然是胡化
的一環,可能受天竺
(印度)佛教文化的
影響。」
   
資料 1.2 唐紅衣舞女圖 唐朝的舞
蹈活動遍及社會各個階層,是一種
具開放特點的運動。上圖舞女身穿
無領短袖衫,肩披紅巾,配合優美
的動作來展示美好的身段
130
穿男裝
穿着翻領窄
袖長袍,為
男裝胡服
比唐朝男裝
更輕便,緊
貼身體
下身穿褲子
穿着圓領
長袍,為男服
裝束
腰間繫上束帶
袖子窄小而衣
身寬大
仿效男子
和胡人戴
便帽
甚至不戴
帽巾露髻
而行
場合:一般外出;進行體育運動
打破傳統之處:打破反對婦女穿男裝的傳統禮教2
髮型妝容
梳高髻,其
他髮髻款式
包括低髻、
雙髻
畫眉款式多,主
要有桂葉狀、蛾
翅狀、蠶狀
為了增添美感,
貼上或繪上「花
3
場合:一般外出;隆重宴會
打破傳統之處:打破傳統社會要求婦女「外出不得露面」的束縛,以妝容追求
更美
2 據《禮記內則》所載:「男女不通衣服」。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是反對婦女穿男裝。
3 婦女施於額頭或眉心的妝飾。
131
5
婦女的體態
北朝人入主中國北方,風傳入令北方婦女遠比南朝婦女勇武、壯健。由於
婦女需要參與農耕工作,所以她們普遍身強力壯。此外,貴族婦女亦擅長騎射,
例如北魏孝莊帝皇后和北齊後主妃子馮小憐皆以勇武而受到人們的稱讚
唐朝婦女以健碩為尚,是因為李唐北朝政權,受風影響,婦女生活較為自
由。她們或是擅長歌舞,或是精於武藝,所以體格較健美,性格亦較勇敢活潑。
整理自傅樂成《漢唐史論集》
1. 根據以上資料,北朝婦女和唐朝婦女的體態有甚麼相似的地方?試圈出適當的答案。辨識
北朝婦女和唐朝婦女的體態都是 纖瘦虛弱 / 均勻適中 / 壯健結實
2. 承上題,你認為甚麼原因導致兩個朝代的婦女體態有所相似?試加以解釋。解釋
作答指引:北朝和唐朝的風俗有何特別之處?
資料分析
唐朝婦女真的以胖為美嗎?
「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以體態豐滿流傳千古,可見唐朝婦女「以胖為美」早已成為後世
人難以動搖的看法。不過,以下兩首詩歌,是詩人以當時的婦女為描寫對象,從中可見唐朝婦女並
非完全如後世所想的「以胖為美」。
唐李白《清平調•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語譯:一枝沾有露水的牡丹散發芳香,巫山神女的傳
說使人枉然悲傷。請問哪位宮的妃嬪能跟她相比,就
算是趙飛燕也要依靠妝容。)
《清平調其二》描寫楊貴妃的美態。詩人曾見過
楊貴妃,他將楊貴妃比作以體態苗條見稱的西漢
后趙飛燕,顯然楊貴妃不是過於肥胖的人。
唐杜甫《麗人行》(節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語譯:初春天氣清新,長安河邊聚集了很
多美麗的女子。她們姿態美艷、神貌高貴,
毫不做作;皮膚細滑且身材勻稱。)
《麗人行》描寫長安婦女出外活動的真
實情況。詩人筆下的婦女肌膚細緻光
滑,身材勻稱。
132
3. 婚姻
中國傳統的父權社會中,存在着男性地位尊貴,
女性地位卑微的觀念,因此婚姻決定權在男性身上。然而,
婦女享有和離4、離婚再嫁的權利。從婦女擁有婚姻決定權
和對婚姻追求的自由上可見,唐朝社會相當開放。
唐朝婦女的改嫁情況
受胡族的風俗影響,唐朝公主改嫁的情況十分普遍。據《新唐書諸帝公
主傳》所載,由唐高祖唐肅宗期間,有記名的公主共九十八人,改嫁者
多達二十七人。例如太平公主先下嫁表親薛紹 後改嫁武后的堂姪武攸
。在婚姻之外,太平公主招收男寵,又跟朝臣暗地裏交往,態度親密。
除了公主改嫁外,民婦改嫁也是平常事。唐朝古文大家韓愈的女兒都曾離婚改
嫁,她先嫁韓愈門生李漢,離婚後又改嫁樊仲武唐朝詩人楊志堅的妻子氏嫌
棄他貧窮,於是到官府請求離婚再嫁,都得到批准。
整理自歐陽修《新唐書》、皇甫湜《韓文公墓誌銘》、顏真卿《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
1. 根據以上資料,婦女改嫁在唐朝是怎樣普遍的?試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理解
唐朝婦女上至 ,下至 ,常出現改嫁的情況。
2. 承上題,唐朝婦女改嫁情況普遍的原因是甚麼?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4(可選多於一
項)判斷
 n受胡俗的開放婚姻觀念影響 n唐朝婦女的經濟能力較高
 n唐朝婦女教育水平較低 n朝廷准許婦女改嫁
資料分析
i. 婚姻自主
 唐朝婦女不但可以在社交中結識異性,
更可以追求自由戀愛。在婚姻上,唐朝婦女享有自己
擇偶的權利。根據《唐律疏議
5,即使成年子女不經
父母同意而成婚,都可獲法律承認。
4 指夫婦雙方經和平商議後離婚,而不是丈夫單方面提出休妻。
5 《唐律疏議》是由長孫無忌為首的十九人在唐高宗時期編定的法律條文。
   
資料 1.3 《唐律疏議》書影
133
5
ii. 離婚權利
 唐朝婦女享有主動提出離婚的權利,也體現出
社會開放的特點。對於婦女離婚改嫁或夫死再嫁,法律沒有限
制,而婦女也不會受到社會批評。由此可見,唐朝的婚姻制度
是較為開明的。
II  唐朝婦女的地位
唐朝是一個漢胡民族融合的時代,胡族的文化為唐朝注入
了一股胡風,令唐朝人的生活、禮法產生了變化。
族婦女地位較高生活比較自由,這種開放的社會風氣
滲透到唐朝婦女生活上的各個層面改變了傳統的儀和教
。因此,唐朝婦女所受的束縛較少地位亦得到提高
1. 政治地位
唐朝的社會風氣開放,婦女地位逐漸提高,甚
至可參與朝政。除了皇帝的后妃外,公主女官都得到接觸政
治的機會。武后,更提高了唐朝婦女參政議政的機
會。
唐朝婦女參政議政概覽表
類別 代表人物
后妃參政 武后、韋后
公主參政 安樂公主、太平公主
女官參政 上官婉兒、宋若莘
后妃參政有好有壞?
武后和韋后干預朝政,動搖了唐朝的統治。不過,倘若后妃只作有限
度的參政,並無爭奪帝位之心,便有利於唐朝的統治,例如長孫皇后
曾勸阻唐太宗殺魏徵
你認為后妃參政對於唐朝的統治是好事還是壞事?
呂思勉《隋唐五代史》
「雖名族,亦視再適為
恆事矣,其不再適者,
多出於意義感激,轉非
庸行。」
(語譯:雖然出於有名望的
家庭,但也把再嫁視為常
態;不再嫁的婦女,很多時
候是出於一番恩情,反而不
是常態。)
唐朝婦女參政的先
平陽昭公主
平陽昭公主唐高祖
三女兒,她在唐朝
國的過程中屢立軍功,
包括招降反部眾七萬
餘人,成立了「娘子
軍」,開創唐朝婦女參
政的先河。
134
古今女性官員大不同
資料一
女官是指古代在宮中服務的高級宮女。唐朝時,後宮設六局,負責宮中禮儀與一般生活事
務、烹調膳食、針織與刺繡等職務。女官的選拔多重視才德,而升遷則按年資或考試。品
位較高的女官備受皇族、朝臣尊敬。部分女官更因此得以參與朝政,如宋若莘宋若憲
是女官參政的代表。
資料二
自香港特區回歸中國以來,獲委任為政府主要官員的女性愈來愈多,以下是部分例子:
姓名 職位 就任年份 姓名 職位 就任年份
陳方安生 前政務司司長 1997年 林鄭月娥 行政長官 2017
梁愛詩 前律政司司長 1997 陳肇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 2017
陳馮富珍 前衞生署署長 1997年 鄭若驊 律政司司長 2018
1. 根據以上資料,唐朝女官和香港特區女性官員的職務是怎樣的?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分別填
上代表唐朝女官的A和香港特區女性官員的B判斷
 n掌管禮節和儀式 n掌管地區政務 n掌管公共衞生
 n掌管法律制度 n掌管烹調食物 n掌管紡織縫製
2. 參考以上資料,你認為唐朝的女官制度,還是香港特區的公務員機制,能為女性提供較高
的政治權力?何以見得?分析 解釋
作答指引:唐朝女官和香港特區女性官員在職務上有甚麼不同之處?
資料分析
135
5
2. 家庭地位
唐朝婦女身處在自由開放的朝代家庭角色
轉變,使她們的地位得到提高。
i. 經濟依托
由於農民需要向朝廷上交絹、綾、布等紡織品,
因此婦女就肩負起紡織生產工作。唐朝婦女是生產工作的主要
力量,因此婦女在家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ii. 丈夫從妻
 隨着男性地位尊貴,女性地位卑微的觀念逐漸
弱,唐朝部分家庭出現了丈夫從妻的現象,這從側面反映了
婦女的家庭地位得到提高。唐朝男子畏懼妻子,這種風氣不
限於朝廷官員、有名望的家庭,連平民家庭也出現了同樣的現
象。
「吃醋」的由來
房玄齡是唐朝名相,為貞觀盛世立下不少功勞。不過,相傳他十分害怕
妻子,連娶妾侍也不敢。一天,唐太宗宴請開國功臣,他在宴會上把
美人賞賜給房玄齡為妾侍。房夫人知道後,憤怒地責罵房玄齡
宗知道了此事,便對夫人說:「要麼你讓他娶妾侍,要麼朕就將你
賜死。」房夫人不加考慮便將毒酒飲下,怎料在旁的大臣卻大笑,原來
「毒酒」只是醋。粵語「吃醋」一詞,用於比喻嫉妒。
整理自劉餗
《隋唐嘉話
3. 社會地位
唐朝婦女可以自由參加社會活動不必依附
性。由此可見,她們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
i. 參加宴會
 武后在位期間,鼓勵婦女積極參加社交活動。
朝廷舉行盛大的宴會祭祀活動時,她都會邀請命婦6參加,
藉此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
ii. 民婦作詩
 唐朝是詩歌發展蓬勃的時代,婦女創作的詩歌在
數量上有所提高。唐朝出現了不少女詩人,當 中 李冶
魚玄機
薛濤
劉采春被譽為「唐朝四大女詩人」,奠定了唐朝婦女在
詩壇上的地位。
6 受朝廷冊封的婦女,享有各種儀節上的待遇。
唐孟郊《織婦辭》(節
錄)
夫是田中郎,
妾是田中女。
當年嫁得君,
為君秉機杼
(語譯:丈夫是農民,妻子
是農婦。嫁給丈夫後,妻
子便當在夫家肩負紡織工
作。)
元稹《初除浙東,妻
有阻色,因以四韻曉
之》(節錄)
興慶首行千命婦,
會稽旁帶六諸侯。
(語譯:入宮朝拜的命婦多
達千餘人,而百官就好像諸
侯拜見天子般陣容龐大。)
此詩描寫唐朝百官、命婦
參與進宮朝見統治者的盛
況。
136
唐朝婦女地位有多高?
資料一
韋后性格兇悍,跟武后十分相似,所以唐中宗很害怕她。有一次,戲曲演員在宴會
上唱了一曲,描述唐朝男性畏懼妻子的情況:「皇宮之內,最怕妻子的必定是唐中
宗;皇宮之外,最怕妻子的則是御史大夫談。」韋后聽到後非常高興,對演員作
出賞賜。
整理自孟啟《本事詩》
資料二
律例 內容
《戶婚》 婢女為主人私有,任由主人處置,不得自立門戶。
《賊盜》 如主人謀叛,婢女連同財產將被官府沒收。
《捕亡》 如婢女擅自離開主人,將受杖責之刑。
整理自長孫無忌《唐律疏議》
1. 根據資料一,唐朝皇族和官員的妻子的地位是怎樣的?試圈出適當的答案,並加以說明。辨識
說明
(a) 唐朝皇族和官員的妻子的地位: 較高 / 較低
(b) 說明:
2. 根據資料二,唐朝婢女的社會地位是怎樣的?試加以解釋。分析
作答指引:《唐律疏議》有沒有保障婢女的權益?
3. 參考以上資料,你認為整體而言唐朝婦女地位是較高還是較低?試加以解釋。分析 發表意見
作答指引:唐朝婦女地位的高低會否因為階級之別而有所不同?
資料分析
137
5
  玄奘西行與中印文化交流 
  在唐太宗的努力經營下,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通發達加強了中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當中唐朝著名僧
玄奘
西行取經求法,標誌着中印文化交流取得重要
的發展。
 
資料 2.1 玉門關遺址 玄奘經這關隘離開
中原,亦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
I 玄奘西行取經的背景
為甚麼玄奘要西行求經?
資料一
為甚麼跟我之前
所學的不同?
惠休
《攝論》是這
樣解說的…‥
揚州佛寺
嚴法師 玄奘
洛陽佛寺
《攝論》是這
樣解說的…‥
資料二
僧人甲 僧人乙
你不對! 難道是佛經的翻
譯出現了問題?
這才對!
1. 根據以上資料,以下哪唐朝僧人在學佛的過程中遇上的問題?試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
4號。(可選多於一項)判斷
 n高僧對佛理有不同解說 n高僧未有竭力傳授
 n佛經內容過於深奧 n佛經譯本出現差異
2. 參考以上資料,你認為玄奘可以採取甚麼方法來解決唐朝僧人的佛學疑難?試加以解釋。
發表意見
作答指引:玄奘可以透過甚麼方法獲取最準確的佛經?
漫畫分析
玄奘西行取經對中印文化
交流有甚麼貢獻?
138
1. 個人成長經歷
玄奘自小出家成為僧人,對佛學充滿
。他曾跟隨不同的高僧學佛,發現各人對佛學理論有不同的
解說,於是決心前往天竺1求經。
玄奘的少年時代
玄奘(公元602–664年),俗姓,名,出生於世代為官的家庭,自小跟父親學習《孝經》。
父親逝世後,玄奘跟隨兄長到洛陽淨土寺學習佛法。公元618年,玄奘與兄長展開遊歷之旅,四處
參訪高僧學佛,足跡遍及長安、成都和荊州等地方。
 
洛陽淨土寺
2. 經書解說出現差異
玄奘在各地研究佛教學說時,發現了
兩個問題:第一是前朝譯經者以他們當時的用語來翻譯經書,
流傳至隋唐時期變得難以理解;第二是各佛家學派對部分佛經
解說產生了差異。因此,玄奘決心前往天竺取經,以除對
佛經中佛學理論的疑惑。
1 今印度。
 
資料 2.2 玄奘畫像
(意想圖)
139
5
II  玄奘西行取經的過程
古今的出入境制度
資料一
貞觀初年,由於唐朝正跟突厥對戰,因此嚴禁百姓私自出關。當時駐守邊關的將領
大亮嚴守律法,管理邊關非常盡責。當他知道玄奘要西行出關,便向他查問。玄奘
答:「貧僧要到天竺取經。」李大亮知道後,不但拒絕讓玄奘出關,更強他返回
安。
整理自玄奘弟子慧立《慈恩傳》
資料二
為了防止人們非法進出本香港特區訂定了《入境條例》。入境事務處依照《入境條
例》對本居民及旅客出入境施行管制,為他們辦理出入境手續。當本居民或旅客違
反《入境條例》時,入境事務處會限制他們出入境的權利,並作進一步調查。
1. 根據資料一,玄奘在出關的時候遇上了甚麼困難?試圈出適當的答案。辨識
玄奘在出關時遇上了 被守將阻止出關 / 被突厥軍隊攻擊 / 被百姓強留 的困難。
2. 參考以上資料,為甚麼古代的唐朝和現今的香港特區都需要設立出入境管制?試加以解
釋。分析
作答指引:如不設立出入境管制,會引起甚麼問題?
資料分析
1. 西行取經的路線
貞觀元年
627年,玄奘自長安出發,
經涼州、高昌2,到達素葉城3。他受到高昌4和葉護
可汗5的禮待,一邊講法,一邊西行。在歷盡艱辛
情況下,玄奘花了四年時間終於抵達了那爛陀寺6
2 涼州即今甘肅、寧夏、青海東北部等一帶;高昌即今新疆吐魯番市。
3 今中亞吉爾吉斯托克馬克市西南附近。
4 高昌君主。
5 西突厥君主。
6 重要的佛學研習中心,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東南附近。
 
資料 2.3 高昌古城遺址
140
玄奘在西行取經的過程中,可能遇上甚麼困難?
重點小提示
掌握玄奘西行取經途經的地方
留意玄奘途經地方的地理環境特點,並分析
可能面對的困境
 
資料 2.4 玄奘西行取經路線圖(公元 627-645 年)
玄奘西行取經的異國經歷
玄奘西行取經曾受到部分西域國君的禮待,以下是他途經高昌和素葉城時的經歷。

高昌 玄奘經過高昌時,受到高昌王的熱情款待,他希望玄奘留在高昌傳法,但玄奘以取經為
理由再三拒絕,並絕食表明志向,終於感動了高昌王讓他西行。

素葉城 玄奘到達素葉城時,跟葉護可汗會面。可汗延開酒席宴請他,更邀請他即場講授佛
法。其後,可汗大為感動,便安排手下護送玄奘,也修書通知各國國王要善待他。
141
5
玄奘不會往後退
何時才能走出
這個沙漠?
玄奘
1
就快沒水了,
我必須先找到
野馬泉。
2
玄奘從玉門關出關後,西行了一段路,走到一個寸
草不生、動物絕跡的沙漠。
玄奘知道他必須準備充足的水才能走出沙漠,於是
他一心想找到位於沙漠中的野馬泉。
這該怎樣走呢?
糟糕!我的水囊
不見了。
3
我不會放
棄的。
是野馬
泉啊!
4
不幸地,玄奘迷路了,而且還遺失了隨身攜帶的水
囊。
玄奘憑着「寧願向西一步死,不願向東半步生」的
信念,經過四天四夜斷水後,終於找到了野馬泉。
整理自玄奘弟子慧立《慈恩傳》
1. 根據以上資料,玄奘如何面對在沙漠中缺水的困境?試圈出適當的答案,並加以說明。辨識
說明
玄奘以 積極 / 消極 的態度面對在沙漠中缺水的困境。
2. 面對成長路上的困境,玄奘西行取經的態度有甚麼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試舉例說明。
發表意見
以人為鑑
142
2. 求經學佛的經過
抵達天竺後,玄奘跟隨多位高僧學習
文佛經,其中包括天竺著名的佛學權威、那爛陀寺主持
戒賢法師。玄奘學有所成後,被封為通曉佛學的「三藏法
7」,其後他參加了在
8舉辦的佛法辯論會議「無遮大
」。
貞觀十九年
645年,玄奘攜同經書回到長安,結束了歷時十九
年的西行求經之旅。
 
資料 2.5 那爛陀寺遺址
所謂真唯識論
……
 
資料 2.6 「無遮大會」舉行情況(意想圖) 玄奘講
論出色,大會內無人能夠駁斥他對佛學的解說,令他
揚名全天竺
III  玄奘西行取經的貢獻
1. 促進佛教傳播
玄奘長安弘福寺和大慈恩寺主持譯經
工作近二十年,把從天竺帶回的七十五部梵文佛經譯成
9,對促進佛教的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另外,玄奘建立的翻譯理論,對後世的譯經工作有
重大的影響。譯經時,玄奘忠於原典、逐字翻譯。這套
翻譯理論針對了前人譯經的不足10而作出改善,令譯經
的準確性得以提高。
除了把梵文佛經譯成漢語外,玄奘又遵照唐太宗
意旨,把老子《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入印度,對
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的貢獻。
7 玄奘因精通佛學中的經藏、律藏、論藏而被稱譽為「三藏法師」。
8 今印度卡瑙傑。
9 玄奘共翻譯了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經,是譯經最多的僧人。
10 玄奘認為前人翻譯方法側重整體意譯,用語因經過修飾而過於精美,所以翻譯時容易
偏離佛經的原意。
 
資料2.7 玄奘翻譯的主要作品
《般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
經》)(局部)
143
5
2. 融合建築風格
 古印度的建築風格隨着玄奘西行歸來而傳
入中國,當中以佛塔的興建最能體現中印建築風格的融合。
雁塔11是仿照印度大覺塔12而建成,經多次改建後,逐漸演變
成具有中國建築特點的樓閣式佛塔。唐朝期間的其他佛塔如
雁塔,都受到這種風格的影響。
 
資料 2.9 印度大覺塔
 
資料 2.8 唐朝的大雁塔(左)、小雁塔(右)
中印佛塔的建築特點比較
唐朝佛塔 印度佛塔
代表建築 大雁塔 大覺塔
建築物料 磚塊和泥土 石塊
塔基設計 呈方形 呈方形
塔身設計 呈四角錐體,大小由下而上遞減;塔身
不經雕刻,質樸自然
呈四角錐體,大小由下而上遞減;塔身
刻有佛像,雕刻精緻莊嚴
3. 加強文化交流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記錄了
13
樂,將西域音樂的風格帶回唐朝龜茲音樂的傳入,更演變
唐朝佛曲。另外,玄奘向戒日王14 詳細介紹了《秦王破陣
樂》,令唐朝的宮廷歌舞得以傳到天竺。
11 位於今陝西西安市。
12 位於今印度巴特那以南附近。
13 今新疆輪台、庫車一帶。
14 中天竺戒日王朝君主。
144
4. 豐富中西研究資料
玄奘取經回國後,口述了他西行
取經十九年間的所見所聞,並由門人辯機編成了《大唐
西域記》。這部遊記是研究中古時期天竺、西域各國的
歷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貴資料,也是
研究佛教史學、遺跡的重要文獻。
玄奘與《西遊記》
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是一部明朝古典神怪小說。
作者吳承恩以《大唐西域記》為基礎,取材自南宋話本《大唐三藏取
經詩話》、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西遊記平話》等,創作出
書中主角唐僧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途中歷經了八十一個難關,最終
修成正果,取得真經,表現了懲惡揚善的主題。
 
《西遊記》角色雕像 位於
今新疆吐魯番市的火焰山
5. 促成中印外交
唐朝以前,中印在政治上少有往來。經
奘在西行期間宣揚唐朝國威後,兩國才建立邦交,並互派使節
訪問。自此中印展開了政治上的接觸,並奠定了文化交流的基
礎。
 
資料 2.10 《大唐西域記》書影
季羨林《季羨林談
佛》「玄奘在中國
佛教史上是一個繼往
開來、承先啟後的關
鍵性的人物,他是一
個虔誠的宗教家,同
時又是一個很有能力
的政治活動家。」
145
5
唐朝海上貿易發展與中外關係
唐朝是中外交流頻繁的朝代。朝廷開放、包容的態度推動
了唐與海外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促進中外交流和互相學習。
萬邦來朝
資料一
 
唐閻立本《職貢圖》(局部) 描繪了林邑(位於今越南)王(圖中央騎馬者)
和婆利(位於今印尼)使者(左上持石者)前往長安向唐太宗呈獻貢品的場面
資料二 :林邑、婆利呈獻的貢品
林邑:大象、金鎖、寶石、鸚鵡
婆利:象牙、珊瑚、香料、花斑羊
1. 根據以上資料,在適當的方格內加上 號。(可選多於一項)判斷
朝貢國家來自
n 歐洲 n 中亞 n 東南亞 n 阿拉伯
貢品類別
n 食材 n 工藝品 n 珍禽異獸
2.
根據資料一,外國使者呈獻貢品的場面,怎樣反映唐朝海上交通發達?試加以說
明。說明
作答指引︰使團的陣容是怎樣的?
資料分析
圖片分析
唐朝怎樣通過海上貿易與海外
國家交流?
146
   
I 唐朝海上貿易的發展
早於秦、漢時期,中國已通過海路與東亞、東南亞以至
度東部地區聯絡。唐朝時,外貿易活動頻繁,商船在中國
印度以至阿拉伯之間往來不斷。這條海上貿易路線被稱為「
上絲綢之路1」。
1. 海上貿易興起的背景
隨着航海技術進步,唐朝商人紛紛進
行海上貿易。國內經濟發展蓬勃和陸路交通受阻,也促進了海
上貿易的發展,令唐朝海上貿易繁盛。
航海技術進步
唐朝的造船技術先進,能建
造巨型遠洋船;而且技術進
步令船員不用依靠陸地來
測量航行位置,方便遠洋
航行。
海運的便利
運送大量貨物時,海路運輸
可節省不少人力,而且可避
免令易碎物品損毀。
南方經濟發展
經過東晉南朝長期的發
展,南方經濟繁榮,出產
大量工藝品,可以通過南
方港口銷往海外。
陸路交通受阻
中唐以後,西域河西
區被吐蕃佔領,陸上絲綢
之路受阻,商人只好進行
海上貿易。
2. 貿易路線的擴展
航海技術進步促進了唐朝遠洋貿易的發
展。商人除了到日本新羅東南亞國家進行買賣外,也會遠
航與天竺波斯大食2等國的商人貿易。
1 唐朝的主要海上貿易路線,途經的地方主要包括今韓國、日本、越南、斯里蘭卡
印度、伊朗及阿拉伯等國家。
2 波斯即今伊朗;大食即今阿拉伯。
范曄《後漢書 • 西
域傳》「東漢桓帝
延熹九年,大秦(羅
馬帝國)王安敦派遣
使者由日南(位於越
南)而來,獻上象牙、
犀角、海龜龜甲
漢和大秦首次進行
貿易。」
中外海上貿易是否單靠中國
人便能發展起來?
147
5
3. 市舶使的增設
為了管理日益繁盛的海上貿易活動,朝廷
在海上貿易重鎮廣州增設市舶
使一職,負責記錄出入口貨品、
徵收稅款和堵截違禁品。
屯門的興起 屯門位於珠江口以東背靠青山,是船
隻進出珠江口的必經之地。屯門的發展歷史悠久,是香港
首個在史書有記載的地區。
屯門鎮的成立 屯門的名字有「屯兵之門」(駐紮士
兵的關口)的意思,反映屯門曾經是一個軍事據點唐朝
開元二十四年
736年置屯門鎮,駐軍二千人,以保護出入珠江
的船隻。唐朝曾調動屯門鎮軍隊討伐海盜,可見屯門鎮
軍力不容忽視。
屯門鎮的地位 屯門鎮唐朝海路交通上佔有重要
地位。遠洋船隻離開廣州後,第一個停靠點就是屯門
山(青山),可說是廣州的門戶。船隻可以在屯門鎮
待適合遠洋航行的季節和天氣,或在屯門鎮補給物資後
出海。
唐人在屯門鎮的足跡 屯門鎮的興起,引當時文人
的注意。唐朝詩人劉禹錫、韓愈3曾賦詩形容屯門鎮
風景。
屯門鎮
廣州的門戶
 
資料 3.1 青山禪院 建於南
北朝,相傳當時來自天竺的
僧人曾暫居屯門青山,經海
路到南亞講經說法
3 歷史學家認為,劉、韓二人可能未曾親身前去屯門,只從商旅口中得知屯門景色,由
此反映屯門在當時是知名的地方。
唐劉禹錫《踏潮歌》
(節錄)
屯門積日無回飆
滄波不歸成踏潮。
轟如鞭石矻且搖,
空欲駕黿橋。
(語譯:屯門經歷了風平浪
靜的日子後,海面迎來風高
浪急的時刻。岸邊的礁石被
巨浪拍打得搖晃,想離開那
處只好捕殺龜、鱷,用牠們
的肢體來填海架橋。)
屯門鎮在唐朝海路交通
的發展佔重要地位。
148
   
 
資料 3.2 唐朝海上貿易路線圖(公元 618 - 907 年)
北方和南方港口的航海路線與目的地有甚麼不同?
重點小提示
留意航海路線和目的地的位置
留意沿海停靠點的位置
善待外商
外國商人仰慕我們的文化才從南海而來,應該善待他們。聽說有官吏對他們徵收重稅,
導致怨言四起。朕現在嚴格地實行節儉,絕不貪戀外國寶物,反而擔心外國商人受到騷
擾。除了朝廷規定的稅項和貢品外,官員應任由外商經營,不得徵收重稅。
整理自唐文宗《太和八年疾愈德音》
資料分析
149
5
1. 根據以上資料,試圈出唐文宗對待外國商人的政策,並解釋這項政策的目的。辨識 解釋
唐文宗主張 放寬 / 收緊 對外國商人的限制。
2. 朝廷對待外國商人的態度是否唐朝海上貿易興盛的重要原因?試解釋你的看法。分析 發表意見
作答指引︰可從皇帝的態度和外國商人的得益兩方面分析
II  唐與海外國家的關係
室對待海外商旅、使節持開放態度,除了刺激海上貿易
發展之外,同時促進了唐朝文化的外傳,以及外來貨品、知
識、技術的傳入。海外諸國中,以日本新羅大食等國與
的關係最密切,貿易和交流也最頻繁。
1. 唐與新羅、日本的關係
i. 貿易活動
新羅日本多次派遣使節來唐。他們向唐呈獻
貢品後,唐室也會向他們回禮。與此同時,唐與新羅、日本
間的民間貿易也在迅速發展。
新羅、日本與唐進行朝貢貿易的貨品
項目 新羅 日本
進貢物品 金、銀、銅、紡織品、藥材 銀礦、布料、絲織品
唐朝回禮 工藝品、茶葉、書籍 紡織品、藥材、佛經、書籍
ii. 海外人士與唐人聚居
唐室對外來人士採取開放、接納的態
度,容許新羅、日本的商人,以及隨使節來唐的學者僧人
唐暫居。在唐暫居的商人、學者、僧人與唐人交流,學習唐朝
文化,並把唐朝文化帶回本國,影響了到新羅、日本的文化發
展。
唐朝收取和回贈的禮物種
類,如何反映唐與新羅、日
本在文化和工藝技術水平上
的差異?
150
   
唐朝的政治制度傳入
羅和日本,促成兩國的政治
改革。例如日本推行「大化
4」,便仿效唐朝建立中央
集權政府。
 
資料 3.3 天智天皇畫
(意想圖) 日本的
天智天皇是推行大化
革新的關鍵人物
政治
唐對新羅、日本的影響
 
資料 3.7 唐朝南禪寺(左)和日本東大寺戒壇院(右) 可見日本寺院的
建築風格深受唐朝影響
 
資料 3.6 日本光明皇后
《樂毅論》書法 臨摹「書
聖」王羲之的作品
文化藝術
唐朝文學書法繪畫建築等文化藝術傳
入新羅日本,豐富了兩國文化藝術的形式和
題材。其中,詩人白居易的詩歌深受新羅
本的貴族、文人喜愛,對該兩國的文學發展有
深遠影響5
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傳入新羅、日本,成為
兩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此
外,兩國的僧侶多次來唐學習佛
學,促進了當地佛教的發展。
 
資料 3.4 崔致遠雕像
崔致遠是新羅儒家的
代表人物
 
資料 3.5 鑒真像
朝僧人鑒真東渡日
,對日本佛教的發
展有深遠影響
4 「大化革新」是公元 645 年孝德天皇推行的改革,效法唐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5 例如日本文學鉅著《源氏物語》在取材和寫作手法上便深受白居易《長恨歌》的影響。
151
5
好學的遣唐使
日本出使唐朝的使節稱為「遣使」。遣使除了包括
外交使節外,還有專程來學習的留學生。這些留學生
才智過人,勤奮好學。例如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
唐留居五十多年,與著名詩人王維李白建立深厚的友
誼。留學生在留學後,會把所學的知識和文化帶回國
家。
 
描繪遣唐使渡海的圖畫
2. 唐與大食的關係
i. 海上貿易
公元七世紀初,大食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八世紀
中期吞併波斯。大食在歐亞貿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成為
主要的貿易夥伴。大食商人來唐經商,令唐與大食的海上貿
易活躍起來。
珍珠和
貝殼
香料和
藥物 象牙 犀角
紡織品 藥材
陶瓷
軍備
紫檀木
 
資料 3.8 唐與大食貿易的主要出口貨品
152
   
ii. 設置蕃坊
大食商人來唐後,需要在港口附近暫住以便經
商。這些外國商人聚居地稱為「
6」。通過貿易往來,
與大食互相學習對方的知識和技術,促進兩國的發展。
醫學
養蠶取絲
煉丹術
建築
醫學 數學
天文曆法
大食
唐與大食的知識和技術交流
唐與大食兩國的重要遊記
發達的海上交通增加大食兩國人民到海外遊歷的機會。商人、旅客回
國後寫成的遊記,促進兩國國民互相了解。
《經行記》作者杜環於唐、大食交戰期間被俘後在大食國內留居多年,
循海路回國時所寫成的筆記。書中記錄了大食和附近多國的風土人情。
《中國印度見聞錄》一位大食作者記錄了大食商人到印度和唐時的所見
所聞。書中提到唐朝官員如何接待大食商人,蕃坊、港口的管理,唐朝
的商業貿易狀況等。
《經行記》書影
6 大食商人居住在重要港口廣州。
153
5
蕃坊的管理
隨着蕃坊發展,朝廷設立「蕃長」管理蕃坊。蕃
長由蕃坊居民中挑選,他會按照本族風俗管理蕃
坊,並會主持宗教儀式。
假如外國人犯法而只影響到同族人,蕃長將按照
本族風俗裁決。當涉及其他族裔或唐人,蕃長才
需要根據唐朝律法裁決。
1. 根據以上資料,試圈出唐朝管理外國商人的策略,並解釋這種策略的優點。辨識 分析
(a) 策略: 由外國商人自行管理 / 一視同仁 / 禮樂教化 / 施行嚴刑峻法
(b) 優點:
2. 假如你是唐朝官員,你會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外國商人?試解釋你的看法。發表意見
漫畫分析
現在任命阿里為蕃長! 根據《可蘭經》,你們
這種行為將被判罰……
154
唐朝婦女的生活面貌與地位
唐朝婦女
地位
生活
面貌
社交娛樂
節慶活動:上元節燈會
運動項目:騎馬、打毬、
跳舞
服飾打扮
袒露裝:袒領裝、紗羅
婚姻
婚姻自主
擁有離婚權利
政治地位提高
后妃參政:武后、韋后
公主參政:安樂公主、太
平公主
女官參政:上官婉兒、宋
若莘
家庭地位提高
參加生產工作
丈夫從妻
社會地位提高
自由參加宴會
女詩人輩出:李冶、魚玄
機、薛濤、劉采春
玄奘西行與中印文化交流
玄奘法師
玄奘
西行
西行取經的背景
個人成長經歷:自小對佛
學充滿熱誠
發現經書解說出現差異
西行取經的經過
路線:公元627年從長安出
發,經西域抵達天竺
求經學佛的經過:先參訪
名師,繼而參加無遮大
會,最後於公元645年攜同
經書回到長安
促進佛教傳播
把七十五部經書譯成漢語
把《老子》譯成梵文傳到
天竺
融合建築風格
興建大雁塔
加強文化交流
把西域音樂的風格帶回唐朝
把唐朝的宮廷歌舞傳到天竺
豐富中西研究資料
《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古
時期天竺、西域各國的重要
典籍
促成中印外交
西行期間宣揚唐朝國威,令中
印建立邦交
中印文
化交流
155
5
海上貿易發展與中外關係
海上貿易
發展 中外
關係
興起原因
航海技術進步
海運便利
南方經濟發展
陸路交通受阻
發展概況
貿易路線擴展:由日本、
新羅、東南亞到天竺、波
斯、大食
增設市舶使:管理海上貿
易活動
新羅、日本
朝貢貿易:以進貢換取禮
民間貿易:迅速發展
居唐海外人士:聚居大城
市和沿岸地區
交流:政治、文化、藝術
大食
海上貿易:大食在歐亞貿
易中佔有重要地位,成為
唐主要貿易夥伴
蕃坊:大量大食商人聚居
交流:知識、技術
156
唐朝婦女的生活面貌與地位
1. 試在橫線上填上正確的答案。
唐朝皇族擁有 血統,承襲了 的文化習俗。
族的 傳入中原,影響了唐朝婦女的生活面貌和地位。
2. 以下哪項有關唐朝婦女的服裝打扮的描述是正確的?
A. 衣着保守
B. 穿着紗羅時,須穿上內衣
C. 服裝的領口開得較低
D. 袒露腰部 n
3. 以下哪項不是唐朝婦女在婚姻中擁有的權利?
A. 夫死再嫁
B. 一妻多夫
C. 追求自由戀愛
D. 提出和離 n
4. 以下哪一位不是唐朝婦女參政的代表人物?
A. 宋若莘 B. 上官婉兒
C. 魚玄機 D. 太平公主 n
玄奘西行與中印文化交流
1. 試在橫線上填上正確的答案。
玄奘自小對 充滿熱誠,他發現不同的高僧對 有不同的解說,
於是決心前往 求經,以清除他的疑惑。
2. 試按時序排列以下事件的先後次序,在方格內填上代表的英文字母。
A. 玄奘跟戒賢法師學佛 B. 戒日王邀請玄奘參加「無遮大會」
C. 玄奘受到葉護可汗禮待 D. 玄奘把經書運回長安
n
n n n
157
5
3. 以下哪項有關玄奘的描述是正確的?
A. 在「無遮大會」上受到天竺僧人的批評
B. 西行求取佛經的計劃獲得唐室支持
C. 途經高昌時,受到高昌王禮待
D. 把一千一百三十五部梵文佛經譯成漢語 n
4. 以下哪項不是玄奘西行求取佛經的貢獻?
A. 促成中印建交          
B. 編成《慈恩傳》
C. 翻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D. 把老子的《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入印度 n
海上貿易發展與中外關係
1. 以下哪項有關唐朝海上貿易發展的描述是正確的?
A. 西域和河西地區被突厥佔領,唐朝商人只好進行海上貿易。
B. 唐朝時,海上貿易路線被稱為「海底絲綢之路」。
C. 唐朝商人會遠航與大食商人貿易。
D. 唐朝增設市舶司管理海上貿易活動。 n
2. 試填上適當的英文字母。
A. 廣州 B. 登州 C. 日本 D. 波斯
通往     的航線:由     或明州出發
通往     的航線:由     出發
3. 以下哪項有關唐與新羅關係的描述是正確的?
A. 新羅向唐進貢紡織品。
B. 日本商人主導了唐與新羅之間的海上貿易。
C. 大量隨使節來唐的新羅士兵在唐暫居。
D. 新羅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進行「大化革新」。 n
4. 以下哪項反映唐與大食的海上貿易活動頻繁?
A. 廣州有大量大食商人聚居 B. 養蠶取絲的技術傳入
C. 造紙術傳入大食 D. 大食遣使向唐朝貢 n
158
1
隋朝的統一
篡周建隋:逼北周靜帝讓位,篡北周自立為帝,
改國號隋
南下平陳:派楊廣渡江滅陳
隋文帝統一
南北
重建大一統的國家,為隋唐盛世奠定基礎
消除胡漢文化的隔膜,締造隋唐開放社會
南北復歸統一
意義
開皇之治
背景
影響
以富國、紓解民困為目標,解決長期分裂遺留下來
的問題
經濟富庶:國家賦稅收入增加
人口數目急劇增加
開創盛世:國家繁榮安定
核點、管理戶口,增加國家賦稅收入,改善經濟
按丁授田,人民有田可耕;分配荒地,令人民安
居下來;減輕稅項力役
設置倉窖,確保首都糧食充足,並在饑荒時作救
措施
2
營建兩都:大興、洛陽
作用:監察東北邊境、南方地區
修建長城
作用:防範北方邊族入侵,保衞關中地區安全
開闢馳道
作用:方便征高麗時運兵輸糧
隋朝的建設 開鑿運河
作用:連貫各地交通,促進物產運輸
設置倉窖
作用:確保糧食供應,饑荒時作救濟用途
大運河的
開通
開鑿原因
便利南北交通
促進南北文化交流
促進南北經濟發展
鞏固全國統一
作用
開鑿廣通渠、山陽瀆、通濟渠、永濟渠及江南河
五條運河
運河以洛陽為中心,西達大興,北至涿郡,南到
江都、餘杭
開鑿情況
確保首都糧食供應 加強對南方控制
加快運送南方軍事物資到北方
159
唐的建國
李淵建唐:起兵攻入大興,廢隋恭帝自立為帝,改國
號唐
統一天下:李淵派李世民率兵擊敗各地的群雄
唐朝建立與
統一天下
暴政激發民憤
朝廷不救災逼饑民作亂;民變四起
隋朝的速亡
貞觀之治
制度為日後各朝仿效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國威遠播
國基穩固
影響
治績
確立三省制、科舉制
開拓疆土:平突厥、吐
谷渾、薛延陀
用人唯才,不問出身
注重吏治
3
唐的衰亡
背景:政治腐敗、邊族入侵、天災連年、賦役繁重
概況:黃巢起事;唐向沙陀求援兵平定黃巢亂事
民變四起
平亂有功的朱溫盡殺宦官,被封為梁王
朱溫逼唐哀帝退位,自立為帝,建國號梁,唐朝滅亡
藩鎮勢力
日大
唐中葉後的
政局
由來:唐室封節度使防亂;節度使掌藩鎮實權,不依
從中央
禍害:中央管轄地大幅縮小;藩鎮叛亂動搖唐室統治
藩鎮割據
背景:牛李兩黨因政見不同引起黨派之爭和意氣之爭
禍害:朝政敗壞;兩黨勾結宦官、藩鎮,動搖唐室後
期統治
牛李黨爭
得勢原因:皇帝寵信宦官,讓宦官掌軍政大權
禍害:干預朝政、勾結朝臣和節度使、廢立以至殺害
皇帝
宦官專權
安史之亂的
始末
起因
內政不修:唐玄宗縱情聲色,重用奸臣,朝政日趨敗
邊鎮坐大:節度使手握重兵,威脅中央管治
將相不和:節度使安祿山和宰相楊國忠不和
經過
安祿山攻佔洛陽、長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唐肅宗在
靈武即位
唐朝向回紇借兵反攻叛軍,亂事到唐代宗時平定
影響
安撫姑息政策促成藩鎮割據 邊族入侵,國威受損
宦官把持朝政,使朝政腐敗
中原地區經濟衰退,唐朝經濟重心南移
4
160
5
婦女的生活面
貌與地位
娛樂活動多,打破「不出閨門」的傳統;擁有社
交自由
服飾設計美觀、開放:袒露裝
享有婚姻自主、離婚權;再嫁情況普遍
生活面貌
政治地位提高:后妃、公主、女官參政
家庭地位提高:參加生產活動;丈夫從妻
社會地位提高:自由參加宴會;女詩人輩出
地位
海上貿易發展
與中外關係
興起:航海技術進步、南方經濟發展、海運便
利、陸路交通受阻
路線的擴展:南、北線往新羅、日本;廣州通海
夷道往大食
增設市舶使:管理海上貿易活動
海上貿易的
發展
新羅、日本:多次遣使來唐,進行朝貢貿易;在
唐暫居的海外人士把唐朝文化帶回本國
大食:海上貿易活躍,唐朝建蕃坊讓商人聚居,
促進兩國發展
與海外國
家的關係
玄奘西行與
中印文化交流
自小對佛學充滿熱誠;發現高僧對佛學理論的解
說有異
佛經解說出現差異
背景
促進佛教傳播:翻譯了七十五部經書;把《老
子》譯成梵文傳到天竺
融合建築風格:興建大雁塔
加強文化交流:把西域音樂傳入中土,把唐舞蹈
西傳天竺
豐富中西研究資料:重要典籍《大唐西域記》
外交:西行期間宣揚唐朝國威,促成中印建立邦
交,奠定文化交流基礎
貢獻
從長安出發,經西域抵達天竺那爛陀寺
在天竺學佛、講經十多年,憑藉在「無遮大會」
中的出色講論揚名天竺
取經過程歷時十九年,最終攜同經書回到長安
過程
161
1. 資料一:
隋文帝是一位勤政愛民、崇尚節儉的賢君。對於邊疆民族,他只想擊退突厥以安撫
民眾,而不是要他們前來呈獻貢品以宣示隋朝的國威。他不像漢文帝漢景帝奉行
與民休息的國策,也不像漢武帝唐太宗向外展示國力。雖然隋文帝沒有重大的功
績,但這正是對待鄰國的正確態度。
整理自呂思勉《隋唐五代史》
資料二:
唐太宗對門下侍郎王珪:「隋朝開皇十四年,關中地區發生旱災,導致饑荒。當時
糧倉放滿糧食,朝廷竟然不開倉賑災,只命令百姓遷居到有糧食的州份。隋文帝
憐惜百姓而愛惜糧倉,到開皇末年,全國的糧食儲蓄,可供百姓食用五、六十年。
隋煬帝恃着國家這樣富盛,所以奢侈揮霍。隋朝亡國,就是由此引致。」
整理自吳兢《貞觀政要》
(a) 資料一和資料二分別描述了隋文帝怎樣的治國態度?試在空格內填上正確的答案。
2分)
隋文帝的治國態度
資料一
資料二
(b) 參考資料一及就你所知,隋文帝如何帶領隋朝進入輝煌盛世的時期?試加以說明。
5分)
作答指引:
可從隋文帝在位初年的內政和對外政策兩方面分析。
隋朝在隋文帝統治的開皇年間,重建了國家統一局面。內政方面,隋文帝
。對外方面,隋文帝推行了
政策。他的目的在於 ,此舉
。因此,隋朝隋文帝這位以 為本的君主的帶領下,進入了輝
煌盛世的時期。
162
(c) 參考資料二及就你所知,隋文對待百姓的態度如何促使隋朝走向衰亡?試加以說明。
3分)
作答指引:
i. 判斷隋文帝具備哪些性格特質。
ii. 判斷隋文帝如何影響隋朝的施政方向,並分析相關政策如何促使隋朝走向衰亡。
隋文帝亦是一位 的君主。這種性格特質導致他的治國方針
,忽略了 。隋文帝廣設倉窖儲糧的原意是在饑荒時作救濟
的用途,但是他 。他積存了大量
的糧食儲備,但無助於 ,更成為
,促使隋朝走向衰亡。
2. 資料一:
唐初全國戶口統計表
時期 戶數
唐高祖武德元年 一百八十萬
唐太宗貞觀四年 三百萬
整理自杜佑《通典》、歐陽修《新唐書》
資料二:
隋末唐初物價比較表
時期 每斗米價格
隋煬帝大業七年 一千錢
唐太宗貞觀四年 四、五錢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李昉《太平廣記》
資料三:
貞觀期間,唐太宗撰寫了《帝範》送給太子李治,並告誡他說:「你應該以古代的聖哲
賢王為學習對象,像朕這樣的君主,是不應仿效的。自朕成為皇帝以來,犯了很多過
錯:時常追求珍貴的物品、興建宮室、四出巡遊等。幸好朕施政能以民為本,功勞在於
統一大業。朕尚算功大於過,因此未有令國家步向衰亡,但不能稱上盡善盡美。」
整理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163
(a)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為甚麼貞觀期間能稱為盛世?試加以解釋。 3分)
作答指引:
分析資料提供的數據的變化,解釋貞觀期間能稱為盛世的原因。
資料一顯示貞觀四年的全國戶口比武德元年 ;資料二顯示貞觀
期間的米價比。由此可見,貞觀期間的經濟狀況遠比
唐初 ,因此貞觀期間能稱為盛世。
(b) 參考資料三及就你所知,貞觀後期唐太宗治理國家的態度有甚麼改變?這種改變為何並
沒導致唐朝步向衰亡?試加以說明。 6分)
作答指引:
i. 比較唐太宗在貞觀初期和後期的治國態度。
ii. 分析唐太宗撰寫《帝範》的用意,並推論這對唐朝統治的影響。
貞觀初期,唐太宗 。不過,
貞觀後期他的治國態度開始
,跟貞觀初期有所不同。唐太宗治國態度的轉變並沒導致唐朝步向
衰亡,這是因為他能夠 。他撰寫《帝範》告誡太子李治
,有助李治繼位後延續
(c) 認為唐太宗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試參考以上資料及就個人所知,加以解釋。
4分)
作答指引:
i. 就說法確定個人立場。
ii. 可從唐太宗在政治上的表現,以及個人品德兩方面分析。
我認為唐太宗是 功大於過 / 過大於功
164
隋朝國母
獨孤皇后
獨孤皇后(公元544–602年),原名獨孤伽羅,漢化鮮卑人,
文帝的皇后。
北周宣帝逝世後,獨孤伽羅建議擔任宰相的楊堅自立為帝,於是
楊堅聽從妻子的意見,篡周建隋。
隋文帝即位後,封獨孤伽羅為皇后。議政時,隋文帝常聽取皇后
的意見。獨孤皇后具備國母的風範。有一次,她的表弟犯了死
罪,隋文帝為了顧及皇后的感受而打算赦免她表弟。不過
孤皇后堅持不可偏私,以維護國家律法的平等。可是,獨孤皇后
晚年主張隋文帝改立楊廣為太子,備受後世批評。
你認為獨孤皇后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   
獨孤皇后畫像(意想圖)
貞觀名相
房玄齡
房玄齡(公元579–648年),唐朝宰相,「玄武門之變」的功臣。
唐太宗即位後,封房玄齡梁國公貞觀年間,房玄齡歷任中書
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重要官職。
李世民擔任秦王期間,作為謀士房玄齡已經致力為他招攬人才,
包括張亮李大亮杜如晦等。貞觀一朝人才濟濟,房玄齡實在功
不可沒。房玄齡晚年病重時,仍不忘勸諫唐太宗停止征討高麗,以
免損耗國力,令唐太宗大為感動。在「二十四功臣畫像」中,房玄
齡位列第五,反映了他在朝中地位的崇高。
唐太宗對房玄齡的評價是:「謀劃策略,功勞在於安定國
家。」你認同唐太宗的說法嗎?
 
房玄齡畫像(意想圖)
165
唐玄宗的寵妃
楊貴妃
楊貴妃(公元719–756年),原名楊玉環,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
嬪。
楊貴妃體態豐滿,肌膚嫩白,而且能歌善舞,深得唐玄宗喜愛。
她曾兩度遭唐玄宗逐出宮外,但又因唐玄宗時刻掛念她而獲得重
召。據說楊貴妃喜吃荔枝,唐玄宗為滿足她,就派人將剛摘下的
荔枝,以快馬於當日送到京城。
安史之亂爆發後,楊貴妃跟隨唐玄宗離宮逃亡。在途中,隨行將
士認為楊貴妃是禍國罪人,於是迫使唐玄宗賜死她。最終,楊貴
妃被唐玄宗賜死。
你認為楊貴妃是禍國罪人嗎?
 
楊貴妃雕像
四朝名將
郭子儀
郭子儀(公元697–781年),中名將,唐玄宗唐肅宗唐代
宗、唐德宗四朝重臣,期間多次為唐朝平亂,戰績輝煌。
安史之亂期間,唐肅宗任命郭子儀朔方節度使,討伐叛軍,最終
郭子儀成功收復長安洛陽。唐朝能平定這場戰亂,郭子儀佔有很
大的功勞。
亂事平定後,郭子儀官至宰相,更被封為代國公。隨着吐蕃入侵
安,郭子儀奉命抗敵。他說服回紇唐朝結為聯軍,成功擊退
蕃。
唐德宗即位後,尊稱郭子儀為「尚父」,即皇帝用以尊稱重要功臣
的名號,並任命他為中書令,可見郭子儀在朝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你認為為甚麼郭子儀官居高位,卻沒有受到皇帝的猜疑?
 
郭子儀畫像 (意想圖)
隋唐時期還有許多對時代產生了深遠影響
的人物。同學可掃描右側的二維碼,以認
識更多相關人物生平和功過得失。
166
隋唐
唐長安城
長安城西周、秦、西漢、隋、唐等朝代的首都。唐朝期間,長安城歷經修築和增建,成為了當
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唐長安城的面積達83平方公里,繁盛時城內人口超過100
萬人。唐長安城布局嚴整,規劃有序,是中國古代都城的典範,也成為後世和鄰國的建都參考。
 
唐長安城平面圖    
大明宮遺址 位於長安城北部的唐朝皇宮
   
日本京都古城 仿照唐長
安城而建
隋唐書法
書法是隋唐文人喜好的文藝項目,他們無論為求取功名,或為個人興趣,都會努力鑽研書法。當
時在各種書體中都出現了影響深遠的書法家,其中以智永)、顏真卿)和柳公權
等為代表。
   
柳公權《玄祕塔碑》(局
部)(楷書)
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局
部)(楷書)
   
智永《千字文合卷》(局部)
(楷書、草書)
167
唐朝詩人
詩歌到了盛唐時發展成熟,展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李白和杜甫都是這時期的代表。
李白:擅寫風景,詩歌風格浪漫,著名作品有《早發白帝城》、《靜夜思》、《月下獨酌
等,被稱譽為「詩仙」、「謫仙人」。
杜甫:擅寫社會現況,詩歌風格多樣,作品意境深遠、感情深
厚,著名作品有《兵車行》、《登樓》、《蜀相》等,被稱譽
為「詩聖」、「詩史」。
 
杜甫畫像(意想圖)
 
李白畫像(意想圖)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語譯︰清晨離開了高聳入雲的
白帝城,只需一天便能到達千里
之外的江陵。長江兩岸的猿猴不
斷地啼叫着,輕快的小舟已駛過
層層相疊的山峯。)
本詩是李白抒發在流放途中獲
得赦免時的興奮和喜悅心情。
隋唐科學家
隋唐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季才、孫思
、李淳
風等都是當時傑出的科學家。
庾季才:隋朝天文學家,精於預測天象,因此備受隋文帝賞識,著有《垂象》和《地形》。
孫思邈唐朝醫藥學家,提倡養生、
食物療法,被後世稱為「藥王」,著
有《備急千金要方》。
李淳風唐朝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由
他編成的《麟德曆》,是唐高宗
玄宗初年通行的曆法。
 
李淳風畫像
(意想圖)
 
孫思邈畫像
(意想圖)
 
庾季才畫像
(意想圖)
同學可以掃瞄右側的二維
碼,以更全面地認識隋唐時
期在不同範疇上取得的傑出
成就。
168
你知道隋煬帝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嗎?
隋煬帝喜歡寫作詩歌,他的詩歌風格高雅、秀
麗,其中《春江花月夜》就是他的代表詩作。
朝詩人張若虛創作同題詩時,也參考了他的詩
作。雖然隋煬帝歷來的名聲不佳,卻在中國文學
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朕這首詩真的寫
得不錯呢!
隋煬帝
你知道促成李淵反隋的是誰嗎?
據《舊唐書》記載,末民變四起,身為太原留守
的李淵也無力鎮壓。不過,李淵擔心將會遭受隋煬
帝處分,因此為求自保,只好計劃起兵反李世
民非常支持起事,成功說服父親提前起兵。最終,
李淵自太原起兵,成功攻陷隋都大興城
爹,這是我們起
兵的好機會啊! 這樣……好吧!
李世民 李淵
你知道唐太宗對忠臣曾動過殺機嗎?
據《資治通鑑》記載,一天,唐太宗退朝後,
憤怒地說:「朕應該殺掉這個討厭的人。」
皇后問是誰令陛下生氣,唐太宗回答:「魏徵
經常在朝堂上侮辱朕。」接着皇后向唐太宗
賀:「臣妾認為如今魏徵能夠直言,都是因為
陛下的開明啊!」魏徵最終逃過一劫,而唐太
宗也保持了善於納諫的美譽。
你知道安祿山依靠甚麼本事獲得唐玄
宗的重用嗎?
據《舊唐書》記載,安祿山擁有極度肥胖
的身軀,體重達三百多斤,而且有一個大
肚子。為了取悅唐玄宗安祿山常在宮殿
上大跳來自西域的胡旋舞。他的動作敏捷
如風,能快速地不停轉動身體,絕無受到
肥胖的影響。安祿山的表演逗得唐玄宗
常高興,自此獲得皇帝的重用。
169
誰要為安史之亂負上最大責任?
一、簡介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捩點,究竟誰要為這場亂
事負上最大責任,史論家抱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唐玄宗
荒廢政事,用人不當;有人認為楊貴妃是禍國的罪人;有人
認為李林甫令胡將勢力坐大;有人認為楊國忠迫使安祿山
唐;有人認為安祿山早有謀反之心。
同學試以「誰要為安史之亂負上最大責任?」為題,製
作電子簡報,並在課堂上向同學匯報。
二、指引
同學分成4-5人一組。
每組選擇以下其中一位需要為安史之亂負上最大責任的歷史人物。
唐玄宗 楊貴妃 李林甫 楊國忠 安祿山
簡報應介紹該歷史人物的基本資料、生平概要、性格特質等,並分析他如何導致安史之亂爆
發。同學可同時跟其餘四位歷史人物作比較,從而突出小組所選的歷史人物需要負上最大責
任。
簡報須包含文字、圖片,也可加入影片輔助說明。
每組匯報時間約5分鐘,匯報後設2分鐘自由提問時間;匯報組別須回答其他同學就有關歷史
人物提出的問題。
匯報後修正和整理簡報內容,然後呈交給老師。
三、反思
1. 在這次簡報製作中,你介紹了哪位需要為安史之亂負上最大責任的歷史人物?
2. 你認為這位歷史人物的行為,有甚麼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3. 你認為導致一個國家由盛轉衰的關鍵因素是甚麼?試加以解釋。
安祿山
李林甫 楊國忠
唐玄宗
楊貴妃
朝代
開國者
首都 時期 1
夏朝 陽城、
安邑
約前 2070-
1600
商朝 湯 亳、殷 約前 1600-
1046
西周 姬發 鎬 約前 1046-
771
姬宜臼 洛邑
771- 476
475- 221
秦朝 嬴政 咸陽 221- 206
西漢 劉邦 長安 206- 公元 8
王莽 長安 公元 9-23
東漢 劉秀 洛陽 25-220
曹丕 洛陽 220-265
劉備 成都 221-263
孫權 建業 229-280
西晉 司馬炎 洛陽 265-316
東晉 司馬睿 建康 317-420
劉裕 建康 420-479
蕭道成 建康 479-502
蕭衍 建康 502-557
陳霸先 建康 557-589
北魏 拓跋珪 平城、
洛陽 386-534
東魏 元善見 鄴 534-550
西魏 元寶炬 長安 535-556
北齊 高洋 鄴 550-577
北周 宇文覺 長安 557-581
朝代
開國者
首都 時期
隋朝 楊堅 大興 581-618
唐朝 李淵 長安 618-907
五代
後梁 朱溫 開封 907-923
後唐 李存勗 洛陽 923-936
後晉 石敬瑭 開封 936-946
後漢 劉知遠 開封 947-950
後周 郭威 開封 951-960
2耶律
阿保機 臨潢 916-1125
北宋 趙匡胤 開封 960-1127
西夏 李元昊 興慶 1038-1227
完顏
阿骨打 會寧 1115-1234
南宋 趙構 臨安 1127-1279
元朝 忽必烈 大都 1271-1368
明朝 朱元璋 應天、
順天 1368-1644
清朝 3愛新覺羅
努爾哈赤 北京 1644-1911
中華民國 孫中山 北京、
南京 1912-1949
中華人民
共和國
毛澤東 北京 1949 年至今
1 所有附錄資料均以公元紀年。
2 公元 947 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自稱皇帝,才正式定國號為「大遼」。
3 公元 1616 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自稱皇帝,建立「後金」。公元 1636 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公元 1644 年,
清兵佔領北京,入主中原。
172172
三國220-280 年)
魏(220-265 年)
1. 文帝(220-226 年)
2. 明帝(227-239 年)
3. 齊王(240-254 年)
4. 高貴鄉公(254-260 年)
5. 元帝(260-265 年)
漢(221-263 年)
1. 昭烈帝(221-223 年)
2. 後主(224-263 年)
吳(229-280 年)
1. 大帝(229-252 年)
2. 會稽王(252-258 年)
3. 景帝(258-264 年)
4. 末帝(264-280 年)
265-420 年)
西晉(265-316 年)
1. 武帝(265-290 年)
2. 惠帝(290-306 年)
3. 懷帝(307-312 年)
4. 愍帝(313-316 年)
東晉(317-420 年)
1. 元帝(317-323 年)
2. 明帝(323-326 年)
3. 成帝(326-342 年)
4. 康帝(343-344 年)
5. 穆帝(345-361 年)
6. 哀帝(362-365 年)
7. 廢帝(366-371 年)
8. 簡文帝(371-372 年)
9. 孝武帝(373-396 年)
10. 安帝(397-418 年)
11. 恭帝(419-420 年)
南朝420-589 年)
宋(420-479 年)
1. 武帝(420-422 年)
2. 少帝(423-424 年)
3. 文帝(424-453 年)
4. 孝武帝(454-464 年)
5. 前廢帝(465 年)
6. 明帝(465-472 年)
7. 後廢帝(473-477 年)
8. 順帝(477-479 年)
齊(479-502 年)
1. 高帝(479-482 年)
2. 武帝(483-493 年)
3. 鬱林王(494 年)
4. 海陵王(494 年)
5. 明帝(494-498 年)
6. 東昏侯(499-501 年)
7. 和帝(501-502 年)
梁(502-557 年)
1. 武帝(502-549 年)
2. 簡文帝(550-551 年)
3. 豫章王(551 年)
4. 元帝(552-555 年)
5. 貞陽侯(555 年)
6. 敬帝(555-557 年)
陳(557-589 年)
1. 武帝(557-559 年)
2. 文帝(560-566 年)
3. 廢帝(566-568 年)
4. 宣帝(569-582 年)
5. 後主(583-589 年)
北朝386-581 年)
北魏(386-534 年)
1. 道武帝(386-409 年)
2. 明元帝(409-423 年)
3. 太武帝(424-452 年)
4. 南安王(452 年)
5. 文成帝(452-465 年)
6. 獻文帝(466-471 年)
7. 孝文帝(471-499 年)
8. 宣武帝(500-515 年)
9. 孝明帝(516-528 年)
10. 孝莊帝(528-530 年)
11. 長廣王(530-531 年)
12. 節閔帝(531 年)
13. 安定王(531 年)
14. 孝武帝(532-534 年)
東魏(534-550 年)
孝靜帝(534-550 年)
西魏(535-556 年)
1. 文帝(535-551 年)
2. 廢帝(551-553 年)
3. 恭帝(554-556 年)
北齊(550-577 年)
1. 文宣帝(550-559 年)
2. 廢帝(560 年)
3. 孝昭帝(560-561 年)
4. 武成帝(561-564 年)
5. 後主(565-576 年)
6. 幼主(577 年)
北周(557-581 年)
1. 孝閔帝(557 年)
2. 明帝(557-560 年)
3. 武帝(560-578 年)
4. 宣帝(579 年)
5. 靜帝(579-581 年)
581-618 年)
1. 文帝(581-604 年)
2. 煬帝(605-617 年)
3. 恭帝(617-618 年)
618-907 年)
1. 高祖(618-626 年)
2. 太宗(627-649 年)
3. 高宗(650-683 年)
4. 中宗(684 年)
5. 睿宗(684 年)
6. 武周 武后(684-704 年)
7. 中宗(705-710 年)
8. 睿宗(710-712 年)
9. 玄宗(712-756 年)
10. 肅宗(756-762 年)
11. 代宗(762-779 年)
12. 德宗(780-805 年)
13. 順宗(805 年)
14. 憲宗(806-820 年)
15. 穆宗(821-824 年)
16. 敬宗(825-827 年)
17. 文宗(827-840 年)
18. 武宗(841-846 年)
19. 宣宗(847-860 年)
20. 懿宗(860-874 年)
21. 僖宗(874-888 年)
22. 昭宗(889-904 年)
23. 哀帝(904-907 年)
(三國至唐朝)
173
朝代 年份 事件
618 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李淵逼
隋恭帝禪位,改國號唐,隋亡
626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
李建成;李淵傳位李世民,是為
唐太宗
630 唐太宗派兵擊敗突厥,被四夷君
長尊為「天可汗」
660 年 唐高宗病重,將國事委於武后
690 武后廢唐睿宗,篡唐建周,成為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705 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后
退位,武周亡;唐中宗再次登基
710 唐中宗逝世,韋后臨朝稱制;李
隆基殺死韋后。唐睿宗再次登基
712 唐玄宗繼位,殺死太平公主,結
束女子干政的局面
755 年 安史之亂爆發
763
安史之亂平定,唐朝陷入藩鎮割
據局面;吐蕃入侵長安,唐代宗
逃往陝州
835 宦官仇士良發動甘露之變,唐文
宗被宦官幽禁
875 年 黃巢起事反唐
903 年 宰相崔胤和節度使朱溫誅盡宦官
907 朱溫逼哀帝退位,改國號梁,唐
朝代 年份 事件
三國
220 曹丕廢漢獻帝,改國號魏,東漢
亡;魏實行九品中正制
249 司馬懿發動政變,殺輔政大臣曹
爽,掌朝政大權
263 年 魏滅蜀
西
265 司馬炎廢魏元帝,改國號晉,魏
280 年 晉滅吳,統一全國
291 年 八王之亂開始
304 年 劉淵反晉,建國號漢
311 漢軍攻陷洛陽,擄晉懷帝,史稱
「永嘉之亂」
316 漢軍攻長安,晉愍帝出城投降
西晉亡
317 年 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建立東晉
383 年 東晉軍在淝水之戰擊敗前秦軍
386 年 拓跋珪稱王,建立北魏
南北朝
420 年 劉裕廢晉恭帝,改國號宋
439 年 北魏滅北涼,統一北方
493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漢化
措施
523 年 北魏六鎮之亂爆發
534 年 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
548 年 梁侯景之亂爆發
577 年 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
581 楊堅廢北周靜帝,改國號隋,北
周亡
589 隋軍攻陷建康,陳後主投降,陳
亡;隋統一全國
612 隋煬帝首征高麗失敗,及後兩年
兩征高麗均以失敗告終
(三國至唐朝)
174
朝代 古名 今地
三國
許昌 河南許昌市
官渡 河南中牟縣東北
荊州 湖南、湖北一帶
赤壁 湖北赤壁市
益州 四川成都市一帶
漢中 陝西西南
洛陽 河南洛陽市
成都 四川成都市
建業 江蘇南京市
長安 陝西西安市
建康 江蘇南京市
江南 長江下游南岸
淝水 流經安徽壽縣的東淝河
南北朝
平城 山西大同市東北
關中 陝西中部、秦嶺北部
揚州 江蘇、浙江、福建等一帶
江陵 湖北中南部
番禺 廣東廣州市番禺區
敦煌 甘肅敦煌市
犍陀羅 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交界
大興 陝西西安市
江都 江蘇揚州市
餘杭 浙江杭州市
涿郡 北京市西南
潼關 陝西潼關縣
山陽 江蘇淮安市
京口 江蘇鎮江市
關東 函谷關、潼關以東
太原 山西太原市
平盧 遼寧朝陽市
河東 山西太原市
馬嵬驛 陝西興平市
范陽 河北保定市、北京市交界
靈武 寧夏靈武市
朝代 古名 今地
魏博 河北南部、山東北部
成德 河北中部
盧龍 河東北部
奉天 陝西乾縣
桂州 廣西桂林市
宣武 河南開封市
涼州 甘肅、寧夏全境、青海東
北部等一帶
高昌 新疆吐魯番市
素葉城 吉爾吉斯托克馬克市西南
曲女城 印度卡瑙傑
信度河 印度河
疏勒 新疆喀什市
于闐 新疆和田市西部
憍賞彌國 印度安拉阿巴德西南
龜茲 新疆庫車市
烏荼國 印度奧里薩邦北部
那揭羅國 印度卡西亞村
泥婆羅 尼泊爾
師子國 斯里蘭卡
廣州 廣東廣州市
登州 山東蓬萊市
明州 浙江寧波市
泉川 福建泉州市
屯門鎮 中國香港屯門
(三國至唐朝)
175
通史類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一本就通:中國史 繁體 李泉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通史 繁體 傅樂成 大中國圖書公司
中國通史 繁體 陳豐祥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手繪中國歷史地圖 繁體 洋洋兔 世界出版社
圖解中國史 繁體 林志宏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看得見的中國史 簡體 孫慶 中華書局
三國兩晉南北朝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中華五千年 6:晉朝到南北朝分裂 繁體 侯建明 風車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漫畫三國志 繁體 蔡志忠 現代出版社
漫畫中國歷史 12 兩晉:華麗的亂世 繁體 孫軼彬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中國通史故事(悅讀本):西晉 南北朝 簡體 朱仲玉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茂林風骨:圖說魏晉南北朝 簡體 范兆飛 商務印書館
隋唐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上下五千年 6:唐朝 繁體 知信陽光 中華教育
中小學生領先讀歷史 5:解讀隋唐 繁體 葛玉丹 臺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
穿越時報 5:隋唐卷 繁體 彭凡 龍少年
隋唐人的日常生活 繁體 于賡哲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圖說中國:隋唐五代 繁體 劉德麟 智能教育出版
176
通史類
網站 網址
中華萬年網 繁體 http://www.china10k.com
中國歷史里程碑 繁體 https://www.ebaomonthly.com/window/discovery/history/china/ch100/100_cnt.htm
香港電台網上中華五千年
繁體 http://rthk9.rthk.hk/chiculture/fivethousandyears/textversion
史前至夏商周
網站 網址
民間藝術工作室:中國歷
春秋戰國 繁體 http://www.art-2000.org/CHINESE-HISTORY-5_index.htm
香港電台五夜講場:誰傳
唐虞夏商周 繁體 http://podcast.rthk.hk/podcast/item_epi.php?pid=1364&lang=en-US&id=114770
秦漢
網站 網址
燦爛的中國文明
秦始皇
繁體 https://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description&old_id=0105
與歷史對話:漢朝 繁體 https://www.ic975.com/program/ 與歷史對話:漢朝 /
三國兩晉南北朝
網站 網址
國立歷史博物館全球資訊
魏晉南北朝 繁體 https://www.nmh.gov.tw/zh/learning_5_3_5.htm
視覺素養學習網:中國美
術史第三講•魏晉南北朝
藝術 繁體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8/chap18-03.htm
隋唐
網站 網址
香港電台網上中華五千年
(純文字版)
隋朝 繁體 http://www.rthk.org.hk/chiculture/fivethousandyears/textversion/08chui.htm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唐風
簡體 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180904dtfh/
177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仲荦《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北京)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碩《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 4-6 世紀的軍事與政權》,上海人民出版社
邱久榮《漢武帝》,天津新蕾出版社
范瞱《後漢書》,中華書局(北京)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華書局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三聯書局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香港)
郭利民《中國古代史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
陳晉《毛澤東之魂》,東方出版社
陳登原《國史舊聞》,中華書局(北京)
陳楠《圖解
大漢帝國》,台灣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傅樂成《中國通史》,大中國圖書公司
傅樂成主編,鄒紀萬著《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九州出版社
景蜀慧《魏晉詩人與政治》,中華書局
黃士龍主編《中西服飾史(第二版)》,東華大學出版社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九州出版社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黃山書社
葛劍雄主編,傅林祥著《交流與交通》,中華書局
劉永華《中國歷代服飾集萃》,清華大學出版社
劉善齡、郭建、郝陵生《大唐氣象:西元 581 年至西元 763 年的中國故事》,上海文化出版社
潘國基《秦漢史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錢穆《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
鍾少異《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史(上古至五代)》,山西教育出版社
鄺士元《國史論衡》,上海三聯出版社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三聯書局
龔書鐸、劉德麟《隋唐五代:夢回千年的盛世華章》,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龔書鐸《圖說天下中國歷史
秦漢︰一個民族強盛的起點》,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178
179